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前身是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广西分校,创建于1981年1月20日,隶属于自治区农委。1983年之后,改由区农业厅主管。1990年4月,更名为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简称广西农广校),属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建校二十年来,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区党委、区政府领导以及农业、教育等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办学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坚持“面向‘三农’,面向农业现代化,面向农业新技术革命,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和“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村市场经济服务,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有10所地市级分校,45所县级分校和13个教学点。先后开设24个专业,在校生14532人,毕业生24316人。初步形成了上规模,上档次,势力较强的远距离成人教育体系。从农广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当中,他们有的已走上领导岗位,有的已担任农技推广员,有的以成为企业家或农民科技示范户,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据学校最近对2831名历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其中有4人担任县级以上领导干部,36人担任县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代表,310人担任乡镇企业领导,769人成为乡镇企业职工,815人成为农业科技推广员,792人成为农民科技示范户,105人获得地厅级以上表彰奖励。此外,学校还培训了结业生17648人,举办了各种实用技术培训70多万人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合格人才,桃李芬芳。由于学校在为全面提高我区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办学成果得到了上级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1996年荣获全区农业系统先进单位称号,2000年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称号。有9所地市县分校荣获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成人教育)先进集体称号。有3所县分校被中央农广校命名为“育才兴农示范校”称号。
学校二十年来的办学历程,是一段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历史;是一段辛勤耕耘,硕果累累的历史;是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
建立健全办学体系,完善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
广西农广校建立之初,基础比较薄弱,绝大部分办学单位的编制、经费和办公场所等问题,都无法解决,办学人员也是从有关单位临时抽调组成的,困难很大。为了办好农广校,上级领导以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从政策、经费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区农业厅、区教委、区编制局、区财政厅、区人事厅等部门1985年和1992年先后两次发出关于解决落实地、市、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编制和经费等问题的联合通知,使农广校的办学体系、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得到逐步解决和完善。先后经自治区教育厅评估,确认了10所地市级分校和45所县级分校,13个教学点为合格。目前全区有办学人员356人,专职教师190人,兼职教师297人,办学经费1999年达136.4万元,其中财政拨款60.8万元;2000年达425万元,其中财政拨款75万元。教学设施及固定资产总价值810万元;有卫星接收天线一座,其他教学设备一批,校舍总面积6.3万平方米。
调整专业结构,增强办学活力。
学校自1981年创建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所开设的专业主要是围绕大农业而开设的种植和养殖专业。随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这些专业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我们打破了过去那种开设种养专业的单一办学模式,调整专业设置,开设一些能使群众用得着、快致富的热门专业,提高了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1993年开始,逐年增设新专业,先后开设了农学、畜牧兽医、果树、林业、市场营销、农业经济管理、会计统计与审计、乡镇企业管理、现代乡村综合管理、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机电、电算会计、电脑文秘、文秘公关、电脑广告与设计、微机信息管理、工民建与装潢、电子电器、中等师范、中师英语、工商行政管理、汽车摩托车维修、经济贸易、金融与保险共二十四个专业。此外,还开办了高考补习班,快速养猪班,实用技术培训班。并对中专班的课程进行调整,开设多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选修课。这种学以致用的办学方法,进一步扩大了生源,招生逐年增多,大大增强了办学活力。
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办学,扩大办学规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广校的招生工作十分严峻,必须深化内部改革,自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自1992年开始,逐步改变了单一的业余办学形式为既办业余班,又办全日制的脱产班;改变了单一的中专教育形式为既办学历教育班也办非学历教育班;改变了单一的独立办学为既独立办学又联合办学,拓宽办学路子,从而增强办学实力。先后与社会力量联合开办全日制脱产班;与组织部、教育厅联合办村级干部学历班;与高等院校联办大专、研究生班。同时还开办中专后继续教育但专层次学历班。多年来是广西成人中专的招生大户,1995年突破了招生“万人”大关,得到了上级和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由于采取了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办学,有效地扩大了办学规模,对巩固和发展农广校起了很好的作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加强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发展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
学校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求声誉,这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抓好教学质量,不管是业余班还是脱产班,是独立办还是联合办,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我们在教学、学籍、考务、声像、面授辅导等方面都狠下功夫,强化质量和管理意识,在教学上实行“五统一”的管理办法,既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辅导大纲,统一教材,统一授课,统一命题考试。严格按照农广校和区教育厅成人中专的教学计划,适当增加一些适合本地实际的使用教材,强调学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在学籍管理上,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把好入学关和毕业关;在考务上,每学期都安排统考科目,严格考场纪律,实行单人单桌,由区、地市分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抽人监考,集中区校或地(市)分校评卷,检查教学效果。
回顾历史,成绩喜人,展望未来,前程灿烂。我们决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深化改革,开拓进取,勤奋工作,为培养更多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为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