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简介

2015-12-10 来源:

一、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政府实施农民教育的主渠道

 

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是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教育为本、科技兴滇”战略,适应农村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需要,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于19816月创办,198311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由省委组织部、省计委、省教委、省经委、省编委、省劳动人事厅、财政厅、农业厅等部委联办、农业厅主管的一所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农村远程科技教育培训学校。第一任校长由当时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兼任。

 

二、各级政府的支持为农广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对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提出了“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的工作要求。

 

199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国家教委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办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通知》(国办发〔199744号文件);充分肯定了农广校的办学成绩,进一步明确了农广校的“五项任务”:

 

1、发挥电化教学优势,加速培养人才。

 

2、实施科教兴农,普及科学技术。

 

3、培训农村基层干部,为基层组织建设服务。

 

4、面向老少边穷地区,积极参与扶贫攻坚。

 

5、坚持教书育人,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中办发[2007]24号文件)要求:“大力发展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加强体系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党中央国务院文件为农广校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云办发[2008]13号)文件  5次提到“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明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工作任务,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发展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加强体系建设,提高办学质量。”“不得随意撤并...农民培训机构。”

 

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办发[1998230号文件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真正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对进一步办好农广校给予重视扶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要为农广校的办学基地、电教设备以及实习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条件,对农广校的管理体制,各地不得随意改变,要充分发挥联合办学单位的作用”。这些政策措施为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和农民科技教育事业在农业新阶段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广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得到了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李瑞环、李岚清等先后为农广校题词或做出批示。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也相继转发和制定了有关文件。各联合办学单位在加强农广校建设和发挥农广校作用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些政策措施为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和农民科技教育事业在农业新阶段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广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各级政府关心支持下不断发展

 

在省委、省政府及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现已形成包括一所省校、16所地、州、市分校,121所县分校,551个教学班、4000多名专兼职办学人员,大中专在校生2万多人,每年绿色证书培训16万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万人次以上,初步形成天网(广播、电视和13个州、市卫星接收站和172个县、乡卫星教学点)、地网(教育培训基地、互联网络)、人网(从中央到省、地、县、乡五级办学队伍、组织网络)三网合一,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推广服务和信息传播多功能一体化的农业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云南省绿色证书办公室、云南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251号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四块牌子一套班子,具体承担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中专学历教育、合作高等教育、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

 

四、辛勤耕耘  桃李遍高原

 

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贴近农村、农民,根据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致富需要开展培训,探索出培训教师、媒体资源和人才培养“三进村”的农民培训模式。

 

截止2008年底中专共开设种植、养殖、工程、教育、经济管理五大类29个专业,累计招收中专生11.6万人,中专毕业7万多人。合作高等教育招生5万人,毕业3万人。目前中专学历教育共开设12个专业,在校生3643人,合作高等教育在校生7623人。

 

1993年开展绿色证书教育以来,共培训绿色证书学员200多万人,理论考核合格结业100万人,有50多万人获得绿色证书(其中为边防部队培训绿证学员500余名)。这些绿证学员累计参加各种科技协会4.64万人次,推广科技项目3749个,推广面积达1714.19万亩,建立绿证示范村315个。他们在科教兴农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架起了农业科技与推广运用之间的桥梁,成为了科技致富的引路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员、示范员和服务员,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

 

开展农业职业技能鉴定5500多人(其中为边防部队500余名优秀士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受到官兵欢迎和好评)。

 

2004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来共培训农民100多万人(含阳光工程项目)。

 

省农广校先后获“神内杯”全国绿色证书知识大赛“优秀组织奖”和全国“绿色证书工程先进集体”,2000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表彰会上,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2004年表彰为“农民科技培训先进单位”。2005年被表彰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2007年、2008年被表彰为“农民科技培训先进集体”、“媒体资源利用先进集体”。

 

五、培养人才在农村发挥重要作用

 

参加农广校学习的学生95%以上是农民,是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的科技人才。毕业生中有国家级、省级劳模、省级以上人大、政协代表59人,县级以上人大、政协代表1429人;县处级以上干部355人,有1839人担任乡(科)级领导,8075人担任村干部(其中一人被授予全国优秀“村官”),10644人成为乡镇农科站技术骨干,47357人成为农村专业户、示范户,7000多人被招聘为各类农村社会化服务人员。有222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3179人受到县级以上表彰。2007年云南有9名科技示范户获中华农业科教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他们都参加过农广校培训,其中7名是农广校培养的中专和绿色证书学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农广校学员已占三分之一以上(2000年,经省教委审定录取新生7217人,党团员4074人,占56.5%  ,村干部4473人,占62% )。2001年,云南省农广校有大中专在校生2万多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千分之一。他们边学习、边实践,不离土、不离乡,在农业科技推广、科学文化普及和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办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实现云南农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实践充分证明: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广播、电视、录音、录像、VCD光盘、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媒体,辅之以面授辅导和现场教学等手段开展农民远程教育培训,把课堂办到了田间、地头和农民家中,把知识送到农民手上,实现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大容量、广覆盖、低成本和快捷有效的跨越式发展,为我省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和农村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为促进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解决我省边疆民族地区量大面广的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主力军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七、开拓创新  为建设云南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而努力奋斗

 

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的指示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大力发展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加强体系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的文件精神,落实中央领导“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的办学宗旨,充分发挥农广校教学的先进性、接受教育的便捷性、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办学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系统地传播、讲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把云南建成“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三大目标和把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成一所对农民进行终身教育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学校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 ◎ 2000-2015  www.ngx.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京ICP备05072014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4号楼   邮编:100125   电话:010-59196030    电子邮箱:ngxiaobao19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