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农科办[2011]57号)、中央农广校《关于印发<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农播办[2011]107号)和省农业厅科技处《关于开展全省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的通知》(鲁农科技字[2011]43号)要求,山东省农广校结合当地农民实际需求,要求各市分校积极行动起来,利用农村冬春农闲有利时机,切实做好冬春科技大培训各项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 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
为切实搞好冬春大培训工作,山东省农广校成立了以省校蒋庆功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商学芳、姜家献、张镇楠同志为副组长,全体专、兼教师为成员的“冬春大培训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农广校系统开展“一人一村”科技服务行动的通知》、《关于组织全省农广校系统教师开展农民冬季小麦抗旱大培训工作的通知》(鲁农广校字[2010]56号)、印发了和《关于做好抗旱促春管培训工作的通知》(鲁农广校字[2011]7号)、《关于定期组织收看现代农业科技与农耕文化远程大培训的通知》和《2011年山东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抽调精干力量深入基层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和巡回服务,实行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加强田间技术的指导培训。
二、明确工作内容,落实工作措施
1、定好一个计划。要求各市分校紧密结合当地的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生产特点,通过开展农民培训需求调研工作,广泛征求农民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培训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教师,形成培训菜单,供农民选择,突出大培训行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用好两块阵地。一方面依托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等教育培训项目,下乡进村入户对农民开展面对面的教育培训,大力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发挥农广校远程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开辟专栏,广泛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
3、搞好三项建设。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各级农广校按照制定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通过内请外聘,组建满足培训需要的讲师团队伍和专业技术指导队伍;二是加强媒体资源建设。制作符合当地主导产业和区域生产特点的专题讲座片、实用技术片,编印发放农业新技术、新知识以及农民应知应会知识书籍、明白纸;三是强化基地建设。加强农民示范性培训基地和标准化培训场所的建设,满足不同类型培训的需要。
4、办好四种学堂。一是办好“空中课堂”。省校将利用《山东农广校之窗》、《致富指南》和《农事》以及山东省农业远程教育网站等农业教育培训栏目开展冬春农民大培训。要求各级分校也利用当地广播电视互联网开办农民教育专栏,把教育培训搬到农民身边,方便农民群众就地就近学习培训。二是办好“定点课堂”。在农村社区、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定点培训场所,选派教师,组织农民,到这些类定点场所开展农业理论专题培训。三是办好“流动课堂”。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直通车的作用,通过放影像、发图书,在广大农村中巡回开展农民培训。四是办好“田间课堂”。组织教师深入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标准化种养殖场和农业科技园区等生产场所,现场开展技术指导。
5、做好五项活动。各级分校以深入推进“三进村”行动、大力开展“农民读书月”、“送教下乡”、“农民科技书屋建设”、“赶科技大集”等活动为抓手,积极做好以下五项活动。一是举办启动仪式。每年12月,启动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各级分校要结合农民培训现场,精心安排启动仪式,做到上下联动、迅速行动。二是实施“百千万”培训计划。每年冬春全省农广校系统组织一百名骨干教师,开展培训一千场以上,培训农民不少于一万人次。三是开展跟踪服务活动。对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和创业培训学员开展跟踪回访,电话联系不少于2次,入户服务至少1次,帮助学员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举办农民知识竞赛。以“农民读书月”活动为平台,在进行专家讲座、品种推介和技术培训,以及组织农民开展读书演讲、征文,建立农民读书会等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各级农民知识竞赛100场,实现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与“农民读书月”活动互促共进。五是举行农民技能大赛。在各项培训的基础上,以市分校为单位,选择3—5个农业职业工种,举办全市农民职业技能大赛,同时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每年5月举办的全省农民职业技能大赛。
三、大力开展“一人一村”科技服务行动
为落实各级文件精神,切实提高全省农广校体系队伍能力建设,山东省发动全省农广校系统全体办学人员(财务、工勤人员除外),每人联系一个行政村,以科技培训服务为主题,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的,接地气、搞服务、办实事的“一人一村”科技服务行动。主要大力开展以下工作。
1、加强调查研究,夯实服务基础。针对联系村农民素质、农民教育培训需求、农民教育培训条件、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应用、农民收入等情况,通过查资料、入户走访、发放问卷、召开农民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掌握基础数据和基本情况,形成内容全面、客观真实的调研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确定工作重点,制定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服务行动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2、集中培训指导,提高农民技能。根据农民需求和当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成人业余中等教育、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和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等工作,每年聘请农业专家开展不少于2次集中理论培训和田间地头的现场技术指导,切实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增加农民收入。
3、赠送图书资料,丰富学习内容。针对农民阅读需求,确定并赠送部分农民急需的音频、视频和图书资料,引导和协助村民委员会加强“农民科技书屋”和“大喇叭广播站”建设,健全图书管理、借阅制度,建立一个长久的农民学科技、学文化的阵地,方便农民日常学习,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4、开展读书活动,举办知识竞赛。通过发放学习资料,开展农民读书活动,举办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知识竞赛,引导农民自觉开展文化知识学习,掀起农民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的热潮。
5、提供信息服务,传播文化知识。利用农村宣传栏、小黑板、大喇叭,经常性向农民提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宣传惠农政策、法律法规、农村卫生防疫、农民社会保障等方面知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水平,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要求各级分校要提高认识,列入工作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办学人员进村入户,到农业生产一线,积极开展“一人一村”科技服务工作。
四、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大力普及惠农科技知识
1、我们按照“应需、应时、应急、应势”的要求,策划制作了电视专题栏目《农事》,目前,已经聘请农业行业知名专家、教授和领导制作了4期电视访谈类节目。如:2011年初针对春季干旱低温的实际情况,邀请山东农业大学王振林教授和高东升教授介绍了我省春季农业生产技术等知识,有力地指导了春季农业生产;根据今年秋冬干旱少雨的现状,邀请于振文院士、王法宏博士录制了小麦春季管理和抗旱防冻技术节目,为广大农民的小麦抗旱提供技术指导。由于《农事》栏目技术新颖、信息及时,得到了省委组织部门的充分肯定,栏目先后在山东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卫星专用频道和山东农科频道等媒体播出,农民群众反映热烈,收到了显著效果。节目随后又在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山东农广校之窗》栏目播出,得到了省电视台等各方面的好评。
2、按照《关于启动现代农业科技与农耕文化远程大培训行动远程培训班的通知》要求,一是山东省农广校报请省农业厅同意并专门下发通知,先后分四期组织厅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农技人员和省农广校所有农民教育培训师资等160多人,准时在厅机关视频会议室收看了培训班的所有课程;二是通知各市地卫星小站,组织当地农民收看收听,所有与会人员对中央校的培训模式和专家讲座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五、深入基层,分类指导,注重培训实效
按照省校统一要求,各市、县分校结合农作物田间管理,组织农广校专兼职教师和有关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查旱情、查苗情、查墒情、查虫情、查病情,研究应对措施,制定了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促春管技术培训方案。采取面上普及、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科技到田入户等服务形式,把浇返青水的重要性必要性宣传到位,动员广大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积极开展抗旱保麦。突出抗旱浇麦、节水灌溉、划锄保墒、科学施肥、“一喷三防”、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做到“科技人员落实到人、培训内容细化到乡、技术明白纸进村入户”。同时,筛选实用、适用的春季作物育苗播种、田间管理和节本增效等生产管理技术,采取培训、指导、讲座、明白纸等简便、实用、有效的形式,快速传递给广大农民,有效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截止今年2月底,全省农广校系统参与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6000多人,人均下乡15天以上;通过农业科技入户、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远程教育等培训形式,共举办各类培训2000余期,培训20余万人次;播放电视科技专题片300余次,制作并发放光盘6万余张;发放明白纸10万余张,指导农户6万多户;有效地指导了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工作。
六、正确舆论引导,强化信息宣传
为促进冬春科技大培训行动的均衡开展,各级农广校积极利用体系优势,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科普赶集、发放明白纸、村广播站、黑板报等媒体,大力宣传科技大培训行动工作进展、先进经验、典型事例和实施效果,积极向群众宣传大培训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和有关技术知识,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省营造了科技大培训行动的良好氛围,确保了全省科技大培训行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大力开展冬春科技大培训行动,科学指导了我省广大农民群众冬春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提高了农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转化利用,加快了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普及、应用,延伸了推广链条,完善了“科技指导直接到户、技术服务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民培训新机制,满足了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为夺取今年小麦大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