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农业科技大培训宜都行
正值荆楚大地春暖花开之际,为了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湖北省农广校围绕加速现代农业发展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大力开展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积极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包村联户和结对服务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形式的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转变作风,到村入户为农民吃下“定心丸”
3月30日上午8时许,宜都市农广校工作人员将1000多份装订整齐的农技资料搬上了农业培训直通车,赶往在陆城亮家垴村举行的今年全区农民首轮培训班。此前,宜都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农业局和红花套镇政府承办的全市农业科技大培训与百名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活动在红花套镇渔洋溪村已经正式启动。
尽管天气阴沉,但高高悬挂的培训横幅把该村培训室布置得热闹又喜庆。200多名农民济济一堂,参加该镇柑桔实用技术暨高产创建培训班,一道道精美实用的“科技大餐”,让他们听得如痴如醉。
“去年我市柑桔生产遇到前期低温冻害,花期高温热害的影响,今年要特别引起注意。”宜都市特产技术推广中心老专家冉德森担当了本次培训的“开讲嘉宾”。他说,为了让农民兄弟能入耳入脑,培训班上不仅发放了“明白纸”,还运用多媒体教学。
该市农广校常务副校长杨培明按村按组安排好村民们的座位,有条不紊地介绍说:“我们根据自己的农业特色,和区农业局技术人员编制了培训计划。本次培训主要针对柑桔管理、病虫防治、施肥修剪等,接下来还有入村进行地膜覆盖控水增糖等方面的培训。”说着,他打开今年的培训计划表,每个月的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安排得清清楚楚,种植养殖,培训因时节月月变换,内容涉及花木、养殖方方面面。
在最前排的座位上,亮家垴村二组的柑桔示范带头户徐明全正在认真记录着:“到了忙时,培训班就会直接办到田间地头,省得我们来回跑,方便我们学技术。多亏了这些专家办的培训班,让我们掌握了养猪种柑桔的道道,再也不用‘抓瞎’了!”
徐明全不仅是自己来听课,还肩负了“特殊使命”,他辅导的周边农户经常向他请教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在关键技术环节,老徐还要重点把关。讲起柑桔栽培、生猪养殖技术,老徐可是一把好手,每次农广校组织的培训他都积极参加,并且带着问题去听课,在与专家积极互动的过程中掌握了一套过硬的生产技术,他每年生产的柑桔,不仅紧俏而且售价最高,周边农户也因此佩服老徐,纷纷仿效徐明全种植柑桔。
据宜都市农业局局长王德凤介绍,该市大力实施多层次农业培训工程、农(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及农业信息全覆盖工程,大力开展“百名科技人员包村入户”传科技活动,共有123名技术人员参加包村123个,讲技术课200余场次,发放技术材料3.5万份,修建柑橘12万亩,发送配方施肥通知单6万份,人平进村现场培训农民2次以上。切实做到了“技术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技术措施到田”,每个科技人员具体负责几个行政村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做到村村有农技人员指导、户户有张农作物管理技术明白纸,把作物管理技术和措施送到千家万户,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省农广校常务副校长杨盛灿表示,我省大力推行的“农业科技冬春大培训”采取课堂理论学习与田间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科技人员到村入户,采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现代农业科技,有效解决农业生产技术传播“最后一公里”难题。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和技能培训,提升了农民科技应用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促进农业转型发展和农村和谐,确保了我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整合资源,捆绑发展为农民铺就“发家路”
近年来,宜都市在全省率先开通“农技110”、“12316”服务热线和农业远程教育网,把农业门户网、手机短信息、手机报、《宜都农业报》作为传递实用技术的重要平台,免费提供信息资讯,帮助解决生产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难题。通过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培训、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农广音像资料库”音像资料在乡镇广播电视上播放,各种培训班、讲座、科技赶场、教师进村入户巡回指导、发放技术资料明白纸等方式,组织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每年培训农民达20000多人次。
宜都市农业局总农艺师李绪品介绍说,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宜都市农业局在实施“阳光工程培训”中,精心选择科技特派员,所派同志均是在宜都市较有影响的农业科技人员,科技特派员都得到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在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部门作用,增强科技力量,扩大服务面,提高服务水平。
宜都市特产技术推广中心的冉德森同志,承担了五眼泉镇鸡头山村柑桔精品园和姚家店镇长岭岗村柑桔精品园建设管理任务。2011年,他先后写出四期柑桔指导性意见,发表三十多篇专业文章,通过印发资料,及时到田间地头指导传播技术。同时,他还参加了多起涉农事故鉴定的评估、柑桔大实蝇、国家柑桔体系建设、农民培训等工作。每到病虫防治、施肥等关键环节,老冉或骑摩托车、或通过电话进行指导。村民称赞说,“绑定冉专家,致富全靠他”、“田间大课堂,专 家来帮忙”。宜都市姚家店镇长岭岗村生态农业综合示范户吴建平,也是宜都市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核心示范户之一。老吴承包柑桔二十多年,期间三起三落,不仅没有赚到钱,还把早年做房产装潢包工头攒下的一点老本也折了进去。损失最惨的一次是2008年,因国际金融危机和四川广元蛆柑事件的负面影响,20万公斤柑桔只能贱卖甚至烂在地里,连肥料钱都赚不回来。祸不单行,老吴补栏的100头仔猪因防疫不过关全部发病,又传染给准备出栏的200头大猪,300头大小猪死得精光,光埋死猪都用了几天时间,一次损失高达40多万元,他欲哭无泪。
老吴从此知道,没有科技作支撑,市场风险随时可能让他的创业梦“熄火”,他开始琢磨着如何利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指导自己的柑桔生产和生猪养殖。此后,老吴多次参加农业部门开办的各种技术培训班。在农业专家指导下,他兴建了2栋“150模式”标准猪舍,并严格按照生猪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养殖。另外,他的240亩柑桔园全部按照精品果园“十个一”的技术操作,并在园内套种40亩魔芋、10亩生姜,探索桔园立体种植模式。2011年,老吴共育肥出栏生猪1400头,创产值252万元,获纯利95万元,收获精品蜜柑18万公斤,创产值28万元,获纯利10万元,加上套种魔芋、生姜的收入,全年纯收入超过100万元。
富起来的吴建平没有忘记身边的老百姓,他免费为周边群众提供沼气和有机肥,向周边群众传授自己掌握的技术,惠及200余户村民。他还免费提供仔猪让农户喂养,长成大猪后按市场价收购,真正与村民实现了捆绑式发展。
宜都市长助理袁道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宜都市要整合资源、结合实际,依靠科技发展农业,努力提高科技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实行分层次、分类别培训指导,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农民学技术、用技术,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尤其要加强农村农户的实用技术培训,跟进农民实际培训需求,全方位开展农业科技冬春大培训,使农村群众易于接受,做到学用结合。
创新方式,科技示范为农民架起“致富桥”
宜都市在坚持常规科技培训的基础上,注重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除采取传统的室内培训外,还采取走出去观摩的方式,以增强培训效果。红花套、陆城镇分别组织村、组干部、种养大户、农村科技示范户60多人到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观摩。通过实地观摩,让农民亲身体会到农业科技对生产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自觉性。市农广校聘请市、区科技专家对农民进行了农产品供求形势分析、种植业安排、新技术推广、新品种种植等方面的培训,参训农民达到1300多人。目前,宜都市已培训农民4万人(次),培训科技骨干1200多人。
陆城镇培训模式以农民为主角,以现场为课堂,紧扣农民生产实际需求,针对目前农业病虫害的特点,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块,手把手地传授技能,着重提升农民的实用操作能力。
“我们特别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该镇亮家垴村“手把手”学员、村干部杨成刚感叹,“以前我们对柑桔病虫害防治技术一知半解,务农基本上靠天吃饭,几亩桔园也是能收多少是多少,加上缺乏修剪和管理技术,收入真是‘日打瞎’(当地俗语,意为很差劲)!自从参加了科技示范户和阳光工程培训,我们学到了许多柑桔栽培新技术,实现高产提高收入,我们很感谢这些专家!”
“政府的培训真是好啊!让我们老百姓也能学到一门糊口的技术。送钱送物不如送我们技术,送钱送物只管一时,送知识送技术能管一世。”谈到“农业科技培训”的好处,亮家垴村六组村民、种柑能手、销售能人邓顺全喜悦溢于言表,“过去在乡里的会场培训,老师在台子上讲,我们云里雾里听不明白。现在专家到地里,怎么说怎么做,这种办法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一用就灵。”
“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带着农民看、领着农民干’的入户指导方式,让全市农民真正体会到依靠科学技术来发展高效农业,才是增收致富的宽路子、好路子。”宜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光立对记者表示,宜都市专门制订出台了《2012年农作物春季生产管理意见》、《宜都市农业科技大培训实施方案》,配套拟定了《百名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活动实施方案》和《2012年柑桔大实蝇防治方案》,并定期举办农民培训讲师团成员培训班,聘请农技专家讲授农业农村政策、农业实用新技术等,通过科技示范为农民增收创收保驾护航。
宜都市长罗联峰在接受湖北电视台、湖北广播电台、荆楚网、《农民日报》、《农村新报》等联合采访时表示,宜都市近年来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培养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新型农民,引导帮助更多的群众依靠科技发家致富。目前该市以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为载体,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实施“农业科技百千万”工程,组织了“百名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培训农民技术员1000名,培育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10000名。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指导员的优势和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春雷阵阵,细雨蒙蒙,草木新生,农人雨牧。老百姓撒下种子,也播下了一年的希望。望着田间地头闹春耕的人们,省农校杨盛灿校长感慨地说,百业之首农为先,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好政策,也是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当前,我省各级政府制定了系列优惠政策,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科技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民素质,真正使农民培训学有所用、用有所得,这样的惠民工程,我们做就做到实处,绝不玩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