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领头雁”

发布时间:2018-07-11来源:中国财经报 本文总阅读量
字号:【

   

     作为第28个国家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市依托上河村基地独具特色的实践场所和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村庄是教室、村官是教师、现场是教材的培训模式,培养了一批科技研发型、技术带动型、专业产销型、综合开发型农村实用人才先进典型。

  身着整洁的服装,迈着矫健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重庆市南川区上河村培训基地(以下简称上河村基地)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的学员们开始了一天的课程。 

  作为第28个国家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市依托上河村基地独具特色的实践场所和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村庄是教室、村官是教师、现场是教材的培训模式,培养了一批科技研发型、技术带动型、专业产销型、综合开发型农村实用人才先进典型,他们正逐步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软硬兼备 保障教学质量 

  近日记者来到上河村基地,恰逢基地停电,但依旧听到课堂上老师洪亮的声音和学员们的掌声,停电似乎没有影响到教学的进行。原来基地建有自己的发电设备,保障培训的正常进行。 

  基地在硬件设施保障方面做了充分准备,因为每期培训时间有限,我们必须要着力保障并不断完善学员的学习条件。上河村基地负责人李委说,目前基地生活设施配套、教学设施完备,除基本的教室、会议室外,基地还建有拓展训练场、游泳池、篮球场等文体活动场所。 

  同时,上河村基地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农村腹地,位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涉农产业园区、农场星罗棋布,涵盖种植、养殖、水产、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为培训学员提供了较好的现场教学场地,基地根据每期培训学员的特点和需求选择现场教学点。 

  上河村基地不仅拥有完备的硬实力,也十分注重软实力”——培训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上河村基地按照中组部和农业农村部的要求,在课程安排上着力进行了针对性强、规范合理的设置。重庆市农广校派驻上河村基地教学班主任丛云飞告诉记者,培训班授课内容紧贴参训学员实际,根据每次参训特定对象设置教学内容,每次培训既有公共课程又有专题课程,分门别类,因人施教。 

  一方面,课程师资三级联动。第一级是部级讲师团的涉农优秀专家,主要解读国家政策、进行创业指导、传授新理念新模式等;第二级是重庆市市级优秀农业专家和农业部门领导,主要讲解本地区农业扶持政策、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课程;第三级是农村基层带头人,分享本地发展经验。 

  另一方面,课程安排理实结合。今年在课程安排上,按照3+ 2+2的培训模式,即3天课堂讲授、2天现场教学、2次分组研讨。三类课程教学穿叉进行,遵循成人学习认知规律,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有机转化。 

  通过此次培训学习、研究各项政策以及产业发展趋势,今后将把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潼南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周毅红说。 

  开州华县蔬菜种植家庭农场农场主潘小超告诉记者,作为一个从事农业的90,他在现场教学点的体会最深。农业领域的变化发展太快了,就像我们去看的蔬菜基地,他们种植的新品种草莓,叶片都比一般草莓大一圈。 

  虽然培训期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紧凑高效、生动活泼的教学,仍让学员大呼过瘾、解渴。 

  现身说法 十佳农民上讲台 

  头雁展翅,群雁才能高飞。为了更好地发挥乡村人才的头雁效应,农业农村部从2014年起开展全国十佳农民遴选活动,选拔了一批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新型职业农民的带头人。如今,他们也走上了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的课堂。 

  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的一大亮点,就是组织全国十佳农民上讲台,以身边人说身边事,讲自己的发展故事和经验,促进学员转思路、强信心、增干劲。重庆市农委科教处负责人说。 

  在上河村基地,王明洪就是时常登上讲台的十佳农民之一。2004年,他从打工地福建回乡创业,开始在农业领域试水,扎根田地,艰苦创业。如今的王明洪,经营着南川区第一个家庭农场。他在农场里搞立体循环农业,种植了梨子、李子等多种水果,在果树下种植引进黑莓草和油用牡丹,还发展了土鸡和生态淡水鱼等林下养殖,年收入达百万元。2015年,他曾代表重庆市家庭农场主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汇报工作,并在2016年荣获全国十佳农民称号。 

  一人富不算富。除了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农业发展中去,王明洪更专注于为广大农民做些实事儿。在他的引领示范带动下,周边农户积极发展种植养殖业,常年解决周边劳动力季节性务工500余人次,有力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在课堂上,王明洪以自己为例,讲述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分享成功和心得、挫折和经验。这种现身说法的形式,打动了许多学员。 

  现在,我除了讲一些自己的发展经历,更侧重于和学员探讨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如示范引领、绿色发展、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王明洪告诉记者,他不吝啬于将好的农业发展思路分享给大家,希望通过自己的发展思路和成功经验给予学员启发,带动大家共同发展。 

  通过学习交流,激发参训学员的发展思路和促进模式落地、生根发芽,这才是实用人才上讲堂的意义所在。重庆市农委科教处负责人说。 

  老师的授课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思考角度。酉阳县富民香菇专业合作社蒋华课后告诉记者,十佳农民的现身说法,让他转变了发展思路,开始寻求新的突破。 

  搭建平台 实现资源互通 

  我所认为的培训,既要发挥培训的基本教学功能,又要发挥职教专门特色,实现外延功能。除了知识信息的,更要将基地打造成紧密联系学员的平台。李委说。 

  据重庆市农委科教处负责人介绍,基地每期培训100名学员,作为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带头人、领头雁,他们来自于农业领域的各个行业。通过培训,希望他们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得到思路上的转变,更希望他们能够实现资源的互通,实现抱团发展。 

  据了解,在每期培训中,基地为每个学员建立专属档案,基地有一个信息系统,可以把学员的档案录入进去,采用大数据的形式,对他们的资料进行分析、匹配,使学员资源能够无缝对接。培训结束后,基地还会对他们进行后续的跟踪服务。 

  比如,两个种植猕猴桃的学员遇到了技术问题,基地恰好有种植猕猴桃的合作社,合作社的种植技术在全国领先。基地就帮学员与合作社进行对接,不仅解决了他们的技术难题,还促成了他们后续的一系列合作。 

  为了迅速拉近学员之间的关系,培训开课前都会召开预备会,让学员进行自我介绍,包括产业模式、产业发展经验等内容。通过介绍,情况相近的学员之间便会主动交流,自动抱团,互相取经 

  每期培训班还会建一个微信群,学员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分享经验,给予其他学员启发,使他们在农业产业发展中找到捷径,降低创业成本,提高成功率。丛云飞说,去年有一个学员曾经是记者,他经常会发一些有关农业政策的信息,很多学员因此而受益。 

  虽然一期培训的时间不长,但它起到的作用很大。丛云飞认为,一个小小的基地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中只是一个,但发挥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农业是弱势产业,很多学员反映资金问题是限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下一步我们打算借助基地的力量,引入农业担保公司等社会资本,为学员们解决部分小额的融资难题。李委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