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星火燃九州

发布时间:2018-12-13来源:农民日报 本文总阅读量
字号:【

 

 

  11月18日,观众在观看安徽小岗村农民按下包产到户“红手印”的雕塑。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小岗不是单一面相

  在中国改革开放破浪远航40年之际,我们将目光重新投向出发的原点。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红色圣地”,小岗人并不祈盼每次都能“红”运高照,他们以由表及里的探求为己任,去归纳、去总结、去推测正在发生什么事情。“绿色革命”正在挺进,生产、生活绿色升级,让这个皖东北村庄焕发新的生机;敢闯敢试、求真务实、自我创新的蓝色风骨,一以贯之,激励着小岗年轻一代以及与之同行的我们,迎风而上、砥砺前行。

  这就是他们的事业,一份不简单的事业。

  今日小岗,绝对不是单一面相。

  红色、绿色和蓝色,三色小岗,既丰赡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终。全国十大名村、中国幸福村、中国乡村红色遗产名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旅游名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一系列称号都花落小岗。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穷期。

  “上下同欲者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未来的小岗,会更好地把国家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起来,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携手全国万千村庄,共同见证中国农村的荣光与辉煌。

  人类的发展史上,总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浪花”,却在酝酿着一场巨澜壮阔、翻江倒海的大潮,让人们无法忘却,并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1978年年末的一个寒夜。一间极其破旧的农舍里,几个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聚在一盏煤油灯下,他们用低沉的声音表达着各自的坚决,最后以“立誓为盟”的形式,用18枚朱红的手印,“画押”了一份“包干到户”的“中国农民宣言”。

  这一声惊雷源自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20世纪70年代末,整个中国都在搞公社集体经济,“包干到户”是绝对的“红线”,是公认的资本主义,碰不得。然而小岗人就这么做了!他们敢为人先的故事被写入了中共党史。

  谁也不会想到,小岗农民的创举,却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一场伟大变革的前奏。这场惊天动地的伟大变革,就是现在我们所经历的四十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由这场变革带给整个世界新格局的今日中国的豹变!

  40年,小岗在史诗中裂变。从“红手印”到“红本本”再到“分红利”,小岗人紧握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的红色主线不变,一次次成为农村改革的先行者;新世纪初的小岗人因地制宜,开启“绿色革命”,推动绿色发展;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小岗人敢闯敢试、求真务实的蓝色风骨,都会激励着小岗人以及与之同行的亿万农民,砥砺前行,共同装点一个伟大而全新的时代!

  红色初心

  ——“红手印”映照华夏,“红证书”体恤民心,“分红利”泽被苍生

  金风渐渐,稻菽飘香。在小岗村登高远眺,满眼一派生机。村头改革大道两旁的农业产业园正火热建设;村里笔直宽敞的友谊大道两侧,农家乐、特产店商铺林立,一栋栋粉墙黛瓦的徽派小楼错落有致;“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先进事迹陈列馆迎接着南来北往的游客。

  “做梦也想不到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看着熙来攘往的游客,75岁的“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感慨万千。“泥巴门,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这句当年小岗人讨饭所唱的凤阳花鼓词,真实反映了那时的苦况。

  时代的风风雨雨虽然投下过几许阴影,但是从未曾掀翻屋顶。

  多年以后,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严金昌准会提起那个后来人尽皆知的夜晚。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社员们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18枚鲜红手印,一腔热血;寥寥几十字,震撼人心。

  历史的走向在这里发生了改变。

  包产到户明晰了农民的承包经营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社会生产力。1979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当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产量总和,十几年来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余粮、归还国家贷款。饿肚子、逃荒要饭的日子彻底成为过去。

  龙门陡开,江鲫飞跃。

  到1984年底,全国569万个生产队中99%以上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人均粮食拥有量达到800斤,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小岗村当年的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村“当年农家”院落的“大包干”签字室时这样称赞。

  变者,天下之公理,历史的机遇不会眷顾不能顺势而为的人。

  当上全国标杆的小岗人觉得,是农民就该安心种地,因此,“一粮独大”的土地经营模式让小岗20多年没过富裕坎。到2003年时,村民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04年,“省城干部”沈浩被选派到小岗村任党委第一书记,带领小岗频频出招,开始“二次创业”。其中,改革焦点是——土地流转。

  村民们困惑了,“分”到的土地怎么又要“合”起来?难道要走回头路?土地流转出去还收得回来吗?当时的村民大多持观望态度,土地流转并未在小岗大面积推开。

  其实,何止小岗。放眼全国,改革从来都是一路羁绊一路挑战,在破解难题中前行。

  2007年,《物权法》正式颁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被明确为用益物权后,建立健全相关的登记制度,依法强化对农户承包经营权益的保护被提上重要议程。一年后,安徽省以村为单位,率先在全国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小岗村再次担当探路先锋。

  2013年,总书记明确提出,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是实现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保障,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两年后,小岗村民领到了红灿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如今,小岗已全面完成1.36万亩土地的确权登记工作,发证率100%。

  “过去,我们认为土地是命根子,苦守着一亩三分地,老是富不了。”老村委会主任关友江说,“拿到红本本,流转才踏实,可以放心地干。”

  随着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与经营权主体发生分离。为了顺应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和农民保留承包权、流转经营权的意愿,中央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简称《三权分置意见》),进一步巩固完善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概括地讲,“三权分置”是指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土地的经营权这“三权”分置并行。

  “三权分置”赋予了新型经营主体更多的土地经营权能,促进土地经营权进行优化配置,一大批小岗新型农民开始施展拳脚:种粮大户程夕兵新购农机,耕种着500多亩土地;家庭农场主杨伟建起了观光大棚,搞草莓采摘;养殖大户殷玉荣盖起了猪舍,实现了自繁自养自销……

  当年土地由“合”到“分”,是解放生产力的必然要求;40年后,土地由“分”到“合”,亦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目前,小岗村60%以上土地已实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

  除了从土地流转中“分红利”外,小岗人还推动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实现村民由“户户包田”到“人人分红”的转变。

  今年2月9日,对小岗村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这天,村民代表精神抖擞地齐聚在大包干纪念馆前,领取第一次集体经济收益股权分红,每人350元。

  “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华站在队伍前列,手持股权证,从县领导手中接过全家6口人分红的2100元,满脸带笑地说:“大河有水小河满。”

  从“红手印”到“红本本”再到“分红利”,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的红色主线一直不变,中国农村改革的路径在小岗村一直延伸。这一抹独具东方大国智慧的“小岗红”,浓缩了中国农村改革的辉煌历程。

  在这块希望的田野上,更多的丰收喜悦将会接踵而至,因为,辛勤智慧的小岗人又开启了新的进军路线——“绿色崛起”。

  绿色脉动

  ——生产、生活绿色升级,生态、环保奋楫争先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今天,绿色还代表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人民群众的期盼。

  民有所呼,党有所应。

  “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课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虽已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借着擦亮改革名片之机,小岗发起了新一轮发展的冲锋号。

  这一次,小岗践行的发展理念是:绿色强村,绿色惠民。

  “推进小岗农业转型升级,是小岗村发展的必由之路。”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说,如今小岗村聚焦现代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和红色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开展“高校+集团+农村”合作,努力实现三产融合、绿色发展。

  蓝图已经绘就,逐梦唯有笃行。

  每天早晨,安徽科技学院的教授张从宇都会准时通过手机app观测小岗村农田中庄稼的长势,并询问“种植套养殖模式”等项目的进展。去年,他带领团队加班加点试验“虾稻共养”模式,产出的“稻鸭共生软香米”,一斤可以卖到8元。

  “小岗农产品生产主要靠化肥、农药支撑,存在利用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导致水稻田出现较严重的草荒,不利于保墒和保肥。”张从宇又“对症下药”,攻坚有机物料部分替代化肥技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有机肥改良土壤4000亩,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0%。”张从宇自豪地说,“现阶段,我们探索利用清洁能源、除污循环水等技术,打造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造访村西的梨园公社,枝头满挂黄澄澄的大吉梨,令人垂涎。从江苏无锡来此创业的黄庆昶以“果—沼—鹅”的生态循环方式经营着608亩梨园,并着手打造“梨园+旅居”的田园综合体,“把果园旁的空闲农舍改造成民宿,届时春赏花、秋摘果,四季休闲游。”

  “6号大米味道比较香”“我觉得1号也不错”……9月21日,在小岗村的稻米品鉴会上,10口电饭锅一字排开,饭香四溢,村民们边吃边评。

  “食品不仅要绿色、安全、健康,还要能够带动农民致富,小岗是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在现代化农业方面也应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驻小岗村技术负责人赵明武介绍,今年年初北大荒集团在小岗村试验种植了30多个优质稻米品种,这次品鉴会展示了其中10种。

  乘风展翅逐日新,快马扬鞭自奋蹄。

  小岗农业的绿色产业链在延长,附加值在增加。人心思进的环境加上小岗的名气,让这里成为投资的沃土。

  站在小岗村外,记者看到,总面积5平方公里的小岗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框架基本形成,据了解,园内有绿色(有机)食品加工园、农业科技创新园、现代农业观光区等六大功能片区。盼盼集团投资10亿元在此建立食品深加工项目,投产后将带来2000个就业岗位,年实现税收4000万元;谷优美食品科技公司、徽观农业蒸谷米深加工项目等也在陆续落户。

  2016年12月,凤阳小岗科技公司成立,实施“互联网+大包干”中国乡村赋能工程,培育乡村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前已惠及380多户农民。

  ……

  一个个项目落地实施,如同一缕缕春风,让小岗农业焕发新的生机。2017年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

  自从当上小岗村旅游投资管理公司的常务副董事长,杨永强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奔忙在各处景区。“去年,我们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游收入213.5万元。小岗村既有红色资源,又有农业景观,这些都是小岗振兴的新动力。”

  杨永强介绍,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当年农家”院落,是红色旅游矩阵;积极推进的“旅游+”工程则以绿色旅游为主导,目前,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旅游项目蒸蒸日上,五谷杂粮饮料、小岗村黑五类等系列旅游商品销路走俏。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必先惠民。

  绿色发展理念洞悉发展规律、深察民生福祉,是发展问题上的“最大公约数”之一。

  2016年,总书记来到小岗,语重心长地叮嘱,“要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

  绿色惠民,小岗村一步一个脚印。

  村组道路、人畜饮水、村容村貌等民生工程项目逐一落地;正在建设的石马新区三期工程,到明年上半年,又将有97户村民喜迁新居;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重点工程加速推进。

  “村里的义务卫生监督员,每月中旬对各住户的房前屋后、庭院、室内进行卫生检查,打分评出先进户和不合格户。”小岗村党委委员周鹏飞说,打分制度培养了村民爱护环境的自觉性,村域面积达2.25万亩的小岗越来越整洁优美。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小岗的老百姓不再犹豫、奋楫争先。绿色,正在装点着这个皖东北村庄并为之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蓝色风骨

  ——蓝色品格,披荆斩棘;勠力同心,再绘蓝图

  如果说红色吸纳了朝阳最富生命力的元素,绿色采撷了春天万物生长的蓬勃,那么,蓝色,则浸染了天空博大、勇敢、理智的意象。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当年18个平凡的小岗农民创造了“大包干”的惊世之作,打破了传统的主观偏见,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开了改革的窗口;温饱问题解决后,小岗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努力迈过富裕坎;为激活发展要素,小岗又稳步推进“三权分置”改革、“三变”改革,促进三产融合,践行绿色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小岗40年一路走来,从改革地标跃升为精神高地,始终凝聚了小岗人敢闯敢试、求真务实、自我创新的蓝色风骨,激励着我们一路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破障前行。

  如今,小岗村深化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确权、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等多项改革,不断释放新红利、实现新发展,迎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在更开阔的空间里挺进,小岗的蓝色风骨,何以传承?

  “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切实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李锦柱给出了直接而有力的回答。

  近年来,小岗村“两委”牢牢把握“小岗精神”这一优势,通过“三会一课”等途径,在思想、党性上补足党员干部“精神之钙”,筑牢“党性之魂”,在对标先进中增强斗志。

  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今年9月,小岗村刚刚完成党委换届,通过内部选、外部引、上级派,领导班子成员中既有下派干部、大包干带头人后代,又有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实现了结构优化、能力升级,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

  同时,小岗村还注重健全监督机制和决策机制。健全以村级事务监督委员会为核心的民主监督机制,保证各项事务有序开展;以“四议两公开”为主体,建立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相结合的决策制度,在117名党员中选出35名党员议事会代表,为小岗发展建言献策。

  为了“强筋壮骨”,小岗村“两委”坚持施行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战略。多次组织干部群众代表、“大包干”带头人走出去,赴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和礼泉县袁家村、江苏省张家港市长江村等,学习好经验好做法。

  在党的领导下,小岗村勠力同心,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家乡和谐有序。

  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小岗村“两委”遵循“引导不主导、推动不强迫、帮助不干预、服务不包办”的原则,充分发挥村民小组、村民理事会等在自治中的作用,真正让村民自治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有些事情一度闹得不可开交,上门调解十几次,最后都比较满意地解决了。”村民义务调解委员会主任李学忠说,“任职一年多,化解较大矛盾100多个,家长里短的小事记了3大本。”

  今年4月,小岗村与安徽财经大学社区治理研究院签订协议,打造“社区党建、社区协商、社区营造”社会治理新模式,提高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社区工作协商委员会今年6月开始运作,已就群众反映强烈的20多个问题制定出“问题清单”和整改详单。

  “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世之仪表”。小岗村始终坚持法治为本,树立法治治理理念,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打造占地200平方米的村综治中心。村级法庭、村级派出所、村级专职消防队等力量,在该中心高效运转。辖区4个网格内配备专职网格管理员,及时采集、录入“人、地、物”等基础信息,做实综治中心“底座”。

  礼法兼施,德法兼容。小岗村丰富的德治资源不仅得到深入挖掘,而且还被发扬光大。“小岗好人”“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卫生户”“美德少年”等评选表彰,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小岗振兴,关键在人,在年轻一辈的精气神和行动力上,这是小岗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个由村内以及在外创业的40多位年轻小岗人组成的“小岗青年创业交流”微信群里,从今年年初建群到现在,经常展开热火朝天的讨论:如何将自己的技术应用到小岗,某某创业模式是否行得通,怎么找资源……“小岗村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小岗人。”微信群群主严余山说,“无论身在何处都不忘建设故土,这是父辈传承下来的理念。”

  “根在凤阳,家在小岗,要立在根上,发在家里。”关正景的想法也根深蒂固,“父辈们为我们打下了基础,我们这代人就是在探索怎样在自己的土地上做大做强,续写父辈们的荣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老一辈的故事已成为过去,年轻一代的故事正在展开,重担在肩的年轻一代铭记着长辈的教诲、承继着小岗的蓝色品格,正在扛起乡村振兴的大旗向前挺进。放眼未来,我们坚信:小岗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敢教日月换新天”之气概和谋略,一定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