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
收藏
|
背景颜色:淡绿色淡黄色白色

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工作简报第5期

发布时间:2025-04-22 17:58来源:

编者按2024年11月20-22日、2025年2月24-27日,中央农广校调研组先后两次赴江苏调研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工作,了解到昆山市的试点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数商新城”、“千亿咖都”和“昆山之链”等城市新名片,加大村咖、电商和民宿三大新业态从业人员培育力度,形成了符合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好经验、好做法。本期简报主要围绕昆山市试点工作进展、主要举措和下一步打算进行介绍,供各地参考。


 

昆山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昆山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市域面积931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超330万人。2024年,粮食种植面积19.87万亩,总产量超1.95亿斤。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30.67亿元,建成13家共享农庄(乡村民宿),成立村咖发展联盟,主要休闲农旅基地146个,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继高质量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两项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任务之后,2024年昆山再次承担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工作。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坚持“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重在实效”的理念,拓宽培育内容、创新培育方式,推动人才培养与创业就业双向贯通。截至2025年4月中旬,完成项目报账59.86万,村咖、电商和民宿管家三大新业态均进入“现场学习+跟踪服务”阶段;村咖班35名村咖全员通过咖啡技能等级考试;市委农办出台《关于支持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实施意见》,农产品电商班15名电商学员获得直播间建设奖补资金32.63万元;36名电商和民宿新业态从业人员被认定为高素质农民,享受社保补贴32.54万元;成立县级民宿和村咖新业态协会2个、组建村咖发展联盟,王雪薇等5名学员成功就业。

勇于“破题”,选准农村新业态,纾解产业用人荒。一是明确定位。昆山市委市政府持续打造“数商新城”、“千亿咖都”和“昆山之链”等城市新名片,本次试点选择村咖、电商和民宿三大新业态从业人员作为培育对象,符合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需求。二是明确责任。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10月成立昆山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工作推进小组,市局和区镇农村工作办公室50余人加入试点工作,夯实组织力量。三是明确方向。针对村咖、农产品电商和民宿管家3个新业态人才数量短缺、质量不高的发展瓶颈,谋划制定精准培育方案,推进产业链延伸,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实现特色产业增效、农民就近就业、增收渠道拓宽三重目标。

善于“解题”,挑好师资新伙伴,创新培育新模式。一是走村入户,确保精准率。项目单位邀请相关协会和学校发挥铁脚板的功夫,挨家挨户收集需求、遴选对象,形成需求清单1份和学员底册130余份,学员100名;二是精挑细选,确保抬头率。从课程设置规范度、师资力量知名度等多维度综合考量,选定苏州技师学院等3家单位作为合作伙伴,针对参训学员技能基础定制课程方案。组建25人优质师资团队,开发61门精品课程,采用“实景课堂讲解+实操技能提升+实战技能比武+实惠技能补贴”分段分阶培养模式,确保培训内容精准对接需求、课堂效果稳步提升。三是晴耕雨读,确保到位率。按照学员的技能水平和职业成长规律,以“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实行“一业一课”、“晴耕雨读”培育模式。所有培训均在业态淡季开展,方便学员脱产培训。学员即学即用、学用贯通,推动学习内容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试点村咖班35人全员通过咖啡技能等级考试,探索形成新业态技能人才培育有效路径。

 全力“答题”,育好产业新农人,提升致富新技能。一是在“新”上发力,打造新业态特色品牌。聚焦村咖新业态,组建以咖啡协会、金融机构、咖啡企业等为代表的村咖发展联盟,推动产品、设备、资金、人才等方面协同发展。依托共享农庄(乡村民宿)建设,引导发展基础好的村庄开展村咖集聚区建设,涌现出“原舍”、“昆链” 、“诺一”、“一尺花园”等民宿及咖啡本土特色品牌。二是在“链”上着力,带动乡村特色产业。依托昆山“咖啡之都”全产业链优势,放大星巴克、瑞幸、优诺等国际品牌辐射效应,引导各大品牌下乡与村咖、民宿等市场经营主体合作,打通供应链,以“咖啡下乡、土菜进城”带动城乡要素充分流动,探索高端食品与农文旅有机融合新路径。三是在“优”上聚力,推动乡村人才提质。依托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搭建全链条精准服务平台,将村咖从业人员纳入高素质农民培养体系,同步配套社保补贴、学历提升等政策支持。举办咖啡师岗位技能大赛激发人才活力,实现以赛促训,同时加快建设昆山首家民宿管家公共实训基地,打造村咖和民宿青年人才驿站,为从业者提供技能实训、创业孵化一站式服务。目前,全市各类“村咖”从业人员超400人,有效带动富民增收。

2025年,项目试点单位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紧扣“快”字抓落实。赴浙江杭州和江苏沭阳等地开展现场教学活动。举办村咖、电商等技能比武活动。将符合条件的村咖、农产品电商、民宿管家从业人员纳入高素质农民培养体系,享受社保补贴、学历提升、创业就业补贴等政策福利。二是紧扣“优”字强实效。出台昆山新农人培育三年计划(2025-2027),将新业态从业人员列入“昆农人”人才库。筹建首家民宿管家公共实训基地,打造村咖和民宿青年人才驿站。建立健全新业态从业人员培训评价、就业服务、权益保障多方联动工作机制,以点带面,以培训促就业,提高企业用工水平和员工就业质量,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的“昆山模式”。三是紧扣“融”字兴产业。深化产业融合,推动培训、就业创业全链条精准服务。依托昆山“咖啡之都”全产业链优势,引导星巴克、瑞幸等国际品牌下乡与村咖、民宿等市场经营主体合作,打通供应链,以“咖啡下乡、土菜进城”带动城乡要素充分流动,探索高端食品与农文旅有机融合新路径。通过校企合作以及发挥村咖联盟、民宿协会等协会桥梁平台作用,发布用人岗位、市场信息和产品供需信息,强化学用贯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