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杜高古,头发灰白的他正英姿飒爽地驾驶着庞大的播种机在播种玉米,只见他挂挡起步、行进、转弯......操作如行云流水,15亩地分分钟就播种结束了,回看播种过的土地撒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稳定、覆土良好,令人不禁感慨机手的技艺之高超。生于1955年的杜高古现年68周岁,这个在城市里已经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的年纪,他却依然耕耘在生产一线,杜高古说:“我这个人干啥事都不服输,用农村人的话说就是倔得跟头驴一样,我喜欢学习、喜欢接触新生事物,而且干啥都要干出个样来!”在当地杜高古是第一个开农资经营店的、第一个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第一个购买农机具开展农业机械化作业的、第一个购买无人机进行植保飞防的、第一个前往日本学习农业先进技术的、第一个被评为齐鲁乡村之星的......说起自己的诸多首创,杜高古满脸的自豪,其中最令他自豪的是2008年由胶州市农业局委派他去日本某农科院培训学习,虽然只有10天时间,但日本农业技术之先进、从业人员素质之高给杜高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日本在开展玉米密植矮化试验,亩产达到了1300多公斤,杜高古说:“毛主席1959年就提出了农业的出路在机械化,差距越大说明我们进步的空间就越大!”从日本回来后,深受触动的杜高古于2009年花费14万元购买了两台拖拉机——雷沃920和雷沃M804,开始进行农田机械化作业,周围村民第一次见到机器代替人进行播种、耕地,效率之高、成本之低,让他们从一开始的质疑、观望到被“种草”、由路转粉到决定入手,在杜高古的带领和帮助下,有购买意愿的村民们三三两两都买上了农机具,随着农机手队伍不断壮大,为整合力量提高效率,杜高古带领116名农机手于2013年成立了青岛高产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两种入社方式,一种是带机械入社,第二种是劳动力入社,合作社采取股份制运营方式,每年开展作业2万余亩,十年来社员人均年收入超10余万元,该社于 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创新示范踏上节本增效新征程
从未离开过农村和土地的杜高古热爱土地、珍惜土地,用他自己的话说:“中国要用占世界不到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30%的人口,谈何容易啊,我们只有尽力用好每一片土地,充分发挥其潜能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杜高古流转了500亩地种粮食,这500亩地既是他的生产田也是他的试验田,杜高古通过刻苦钻研、大胆创新,对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深松镇压、播种日期和种植方法的改进,创造出了一套完整的11行小麦免耕起垄平播技术,每亩地可减少成本投入300余元,产量增加30%;在水肥一体化实践中,杜高古研发出一种移动式滴灌带收管机,并成功申请了专利。2020年杜高古带领合作社采用了微水灌溉和植物保护多功能设施技术,实现了将水、肥、土壤用药直接送达作物根部,可节省肥量22%、灌溉定额比大水漫灌减少45%、农药用量减少15%、亩周年节省劳动力4个,达到了省水、省肥、省药、省工的效果,比常规耕种方法节本增效51%。该社推出的创新性保护性耕作技术受到了农业农村部有关领导的高度好评和认可,合作社还被作为了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的基层联系点。
学用训贯通开启兴农新篇章
杜高古的“四敢”并不是瞎干、盲干,而是基于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理论实践,从业五十多年来杜高古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他学习也不是死学硬套“拿来主义”,而是结合实际灵活变通,2008年去日本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回国后杜高古立马购买了农机具开启了胶州市农业农机化作业的先河,2010年受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委派去台湾学习蔬果种植,学成后,杜高古于当年成立了金色庄园家庭农场做蔬菜品牌化运作,该农场于2018年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省级示范场;看到台湾农民使用无人机植保飞防,杜高古时刻关注着国内市场,2014年植保无人机一经上市,杜高古立即斥资20万元买了两台无人机开展植保飞防,成为青岛地区开展这项业务的第一人......杜高古说:“农业发展速度很快,要赶上发展的脚步必须要走出去学习请进来合作!”杜高古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开展合作进行机械拉力试验示范,与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教学实习等,并年年参加由各级农广校举办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精研技能、开拓眼界。同时为带动更多的农民通过学习先进的技术致富,在青岛市农广校的帮助下,杜高古于2012年成立了农民田间学校,十年来开展各类农民技能培训班160多场次,培训农民学员1.7万人次,为乡村振兴输送了“源头活水”。
富起来的杜高古没有忘记众乡亲,自2000年开始,杜高古开始捐资助学,并无偿捐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困难老党员、因病致贫的困难户等,逢年过节还带着米面油去看望他们,每年捐款数额达7万余元。自2005-2016年这十余年间,杜高古斥资50余万元定期邀请胶州市茂腔剧团、潍坊艺术团体到村里搭台唱戏,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积极宣传党的富民好政策,受到了乡亲们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