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种入侵是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近些年来,随着国际贸易、交通运输、国际旅行、物种引进和交流的发展规模的扩大和便捷化,外来物种入侵已威胁到全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的第二大主要因素, 据统计,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约30%灭绝的物种是由外来物种入侵而导致的。据调查,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已有529种,常年大面积发生危害的物种120多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中国已有51种,广泛侵入到森林、水域、湿地、草地、农区、城市,改变了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据估计,中国15%—20%野生高等植物栖息地受到外来物种入侵威胁,每年造成的环境和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6%。因此,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主持人:我们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十二个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如空心莲子草、凤眼莲排挤野生菱角生长、侵占野生水稻生境,造成野生生物资源濒危;南美薇甘菊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四省(区)84个县市发生危害,覆盖草地、灌木、森林,造成物种窒息而死。如福寿螺直接危害稻田,造成水稻减产15-64%,改变生态系统群落组成,还传播人畜共患疾病,危害人类健康。
2.主持人: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向您介绍外来入侵物种预防、监测与阻截,做客我们节目的专家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张国良研究员,张老师,您好!
专家: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大家好!
3.主持人:随全球气候变化、种植业结构调整等综合因素影响,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正呈现传入数量增多、传入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危害加剧、损失加重等趋势。张老师您认为控制好外来物种入侵的关键是什么?
专家:有三个关键环节,一是作好外来物种源头管理、二是强化外来物种入侵过程监测、三是作好大面积发生危害的入侵外来末端治理。据2012年统计,全年进境植物检疫截获有害生物共4331种(属)579356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284种50898次,截获有害生物种类同比增加9.04%,截获种次同比增加15.85%;外来物种种类繁多、入侵方式多种多样,如何作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要从防控战略上要重点要控制好外来物种入侵的这三个关键环节。
4.主持人:那先说第一个关键环节作好外来物种源头管理,那我们是不是首先要了解外来物种的概念、定义,外来物种入侵过程、入侵的方式等一些基本知识。
专家:是的,对于外来物种入侵危害现象,可能我们很多人并不陌生,外来物种入侵早已与我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比如在农村常见的褐家鼠、家里厨房常见的蟑螂、路边、田边常见豚草、新入侵南方的红火蚁等,都是属于世界性的入侵物种,繁殖力强,适应性强,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威胁,一旦和我们住在一起,很难根除。
什么是外来物种呢?外来物种也称非本地种、非土著种。
外来入侵种是指当外来种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并对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动植物安全产生危害或威胁的物种。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过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从而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据统计表明,大约有10%的外来种被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后可以不依靠直接的人为干预而自行繁殖成为归化种;归化种常常只是建立自然种群,不一定形成入侵,只有其中的大约10%能够造成生物灾害成为外来入侵种,这样从外来种到外来入侵种只有1%的概率,称为生物入侵的十数规律。大多外来物种都是中性的,只有少数会造成负面影响,可见生物入侵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尽管外来种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是它会造成很大的灾难,有的是生态灾难,有的是经济损失。据有关的报道,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给各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是4千亿美元。其中美国每年的经济损失大概是1230亿美元,印度1200亿美元,南非每年的经济损失800多亿美元。
5.主持人: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向您介绍外来入侵物种预防、监测与阻截,做客我们节目的专家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张国良研究员。在刚才的节目时间,张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外来物种、外来入侵物种、生物入侵等一些列概念、定义。其实,外来种的入侵过程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里己经成为生态学家争论和实验的焦点,它被认为是一系列连续阶段组成的链式过程,那这个链式过程一般可分为几个阶段呢?
专家:四个阶段:
侵入,指生物离开原生存的生态系统达到一个新环境,大多通过人类有意或者无意引种,或者依靠自身扩散能力或者自然动力而侵入:
定居,在新环境中生长、发育、繁殖,至少完成一个世代;
适应,已繁殖了几代,并适应了新环境;
扩展或扩散,适应新生态系统,种群到一定数量,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和性比,且具有快速增长和扩散能力。
传入期:非本地种从远距离以外的区域被引入到新的区域,均系人类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结果。若此时马上采取人工或机械控制往往能够根除外来种,是防治外来种危害的最佳时期。
定植(殖)期:外来种的个体进入新地区后,经过一段时间对气候、环境的适应和一定种群数量的扩增积累,已经适应本地气候和环境,开始规划为当地种。 停滞期:在生物入侵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一个时滞阶段,很多外来种定植后并没有马上大面积扩散、入侵,而是表现为“停滞”状态。在停滞期开展有效的防治工作,仍可避免外来种带来大的危害;但如果错过了停滞期进入扩散期则危害将不可避免。
扩散期:在此时期,由于外来种形成了适宜于本地气候和环境的繁殖机制和强大的与本地物种的竞争机制,种群扩张不可避免。由于大量种子进入成熟阶段,很容易借助一些外在的扩散条件,从而大肆传播蔓延,形成“生态”暴发。在这个时期,采取任何防治措施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效果,而且,如措施不当(如指导不当的人工防治),反而会进一步促进其扩散,只能树立长期控制目标,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恢复天敌自然控制作用,同时辅以化学、机械和替代控制的综合治理措施。
6.主持人:外来物种入侵途径多种多样,总体上外来物种的传入多数是经人类直接有意或无意识引入的,而少数则是借助自身能力传播的。那外来物种主要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生物入侵的呢?
专家:外来物种主要通过自然途径和人为途径实现生物入侵的。
自然途径:自然传播通常指通过风力、水流、鸟类等动物等途径进行的传播。例如,紫茎泽兰就是从中缅、中越边境自然散入我国的;薇甘菊可能是通过气流从东南亚传入云南的。自然界中的植物通过自身的生长繁殖慢慢侵入其他生态系统。有的通过根、茎、叶的繁殖,有的通过种子的传播。这种自然状态下的传播是极为缓慢的,往往须以地理地质年代来加以计算。很多古生物学证据证明了这种入侵的存在。通过媒介入侵,这在种子繁殖的植物物种中是很常见的。媒介可以分为两类自然媒介和生物媒介。自然媒介,如风和水流,可以把种子和花粉吹到或带到其他的地域,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这种植物可能会建立起一个新的给养系统,甚至改变当地的生境。生物媒介,如各种动物,植物可以通过被其取食或携带,将种子传播到另一个地区。动物作为一种传播者,它的身份并不是确定的。如果对本地生物物种和当地动植物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也有可能列出作为传播者的动物种类。以动物为媒介的传播最常见的一种模式是体内传播,种子通过被取食进入动物体内,然后经排便时排出体外,进入其他地区。体内传播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肠道内的酸性物质可以消化掉一些种子很厚的外壳,这有利于种子的发芽。以粪便排出的种子则因为具有足够的有机质作肥料而更容易建立起生长系统。动物在被入侵地区传播非本地种的另一种重要模式是体外传播。种子和果实的表皮有时会有倒钩或者刺,这使它们很容易粘附在动物的皮毛或羽毛上,随着动物的移动,它们也得以在当地散布开来。夏至草、苍耳等就是借以这种方式得到传播的在外来种的传播过程中,物种与传播者之间有时会形成紧密联系、相互依靠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会使非本地种的扩散更加有效。发现存在明显的动物—非本地植物的依靠关系时,可以认为这个非本地种己经成功的融入了当地生态系统。
7.主持人:通过自然媒介传播和通过生物媒介传播的两种传播方式相比较,后者比前者有更有效、传播的距离也更远,在人类介入自然进化史以前,它们所扮演的角色是极为重要的。
专家:对,外来物种传入的途径有时也有可能是相互交叉的,同一种杂草可能是经过一种以上的途径传入的,而在时间上也可能是多次的输入,最终定殖并得到迅速发展。
8.主持人:这是自然途径,人为途径呢?
专家:人为途径:人类作为全球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生物入侵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活动不断干扰现有的生物群落,还因为人类本身以及人类整个群体成为入侵物种的载体甚至传播者。从人类自身的意向而言,这种引入入侵物种的活动可分为两类无意引入和有意引入。
随人类活动无意传入:很多外来入侵生物是随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的。尤其是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人员和物资的流动,为外来种长距离的迁移扩散创造了条件。随人类交通工具带入、随国际农产品和货物中带入和动植物引种中带入外来物种机率越来越高,如毒麦传入我国便是随小麦引种带入,它与小麦的形态极为相似,很易混杂于引种的小麦中,北美车前是由旅游者的行李粘附带入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严重区域包括了重要港口、口岸附近,铁路、公路两侧,如美国的夏威夷和佛罗里达,外来植物种的数量分别占45%和40%;早期传入我国浙江境内的北美车前基本上生长于浙赣铁路沿线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以上海市郊最为集中,沿沪杭线、沪宁线渐渐变得稀少。
9.主持人:还存在这样的情况:人们出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观赏等目的有意引进某些物种,尔后却无法加以控制导致外来物种的泛滥成灾。
专家:这就是有意引入:我国目前统计的外来入侵植物中,有50%的种类是作为有用植物而引入的,如大米草能在海边盐性沼泽地等逆境中生长,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引进用来沿海护滩;凤眼莲起初引进用来治理富营养化的水域、农业畜禽饲料以及园林观赏,但其生长快,现已成为害。到目前为止很难得出引种所带来的有害植物的准确数据,人为引进并产生危害的主要种类包括了作为牧草或饲料引入的水花生、水葫芦;作为观赏植物引入的银胶菊、含羞草;作为药用植物引入的美洲商路;作为改善环境引入的大米草;作为蔬菜引入的反枝苋;作为草坪植物引入的地毯草;作为观赏动物引入的尼罗罗非鱼;作为水产养殖品种引入的福寿螺;还有植物园、动物园、野生动物园、水族馆和海洋馆引入的一些物种等逃出圈养环境并变成入侵物种。在世界的许多地方,都有引进原产欧洲的野猪,不论是以狩猎为目的的有意引进还是从狩猎区围墙逃离出来的,都在改变着生态系统的整体特征。他们通过选择性地食用淀粉含量高的球茎、块茎和根茎,改变着当地植物群体的组成。
10.主持人: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向您介绍外来入侵物种预防、监测与阻截,做客我们节目的专家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张国良研究员。在刚才的节目时间,张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外来物种主要通过自然途径和人为途径实现生物入侵的情况。接下来我们请张老师介绍一下如何来作好外来物种入侵源头控制。
专家:作好外来物种入侵源头控制,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新的外来物种进入,一方面需要完善外来物种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外来物种风险评估、引种审批、检疫监管制度,加强检疫工作力度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能力,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社会大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自觉防范外来物种入侵能力。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防御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法规体系。现有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分散,角度也不相同,还不能全面地解决和控制外来入侵种对中国可能造成的生态、经济和健康的破坏。为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的长远利益,尽可能降低外来物种入侵危害的风险,亟需要制定《外来入侵生物防治条例》,或制定专门的外来有害生物防御法,规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防范工作,为加强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其次,完善外来物种引进的审批与决策机制。要做好潜在入侵物种的风险分析,特别要重视其对中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建立和完善外来物种的风险评估制度。有意引进外来生物的单位和个人,在引进前,必须向相应的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有意引进的生物物种,有时往往会在当地扩散蔓延而演变成有害生物物种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对引入外来生物需要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引种前,主管部门应进行充分的论证及科学的风险评估,根据其潜在风险的可接受性决定是否同意引进。要研究分析引入物种与当地原有物种的依存和竞争关系,要充分评估其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只有对环境的正面影响超过实际的和潜在的有害影响,引进才是可行的,以及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等。从境外引入新的物种的工作要由国家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建立外来物种安全评估制度,按照外来入侵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危险程度进行分级管理,制订限制、禁止引进外来生物物种名单。
第三,建立外来物种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估体系。在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50%的种类是人为引种的结果。
11.主持人:在引进外来物种时,人们往往片面地看待外来物种的某些特点,决策失误与盲目引进,淡薄的生态意识与不顾生态后果的个人或团体经济利益驱使,对外来生物可能造成的危害估计不足,这就为外来物种的入侵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外来生物在作为新品种引入我国某地可能是一件好事,并不一定会给经济与环境带来损失。
专家:的确是这样。当引进物种逃逸后,进入了适合自身繁殖的生态环境并形成优势群落,就会破坏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该生物物种从首次引入地再扩散到其他地区就可能演变成坏事,就会构成外来生物入侵,在这一方面我国还没有有效的跟踪监测体系。例如原产南美的凤眼莲,最初作为花卉引入我国,五六十年代曾作为猪饲料推广,此后大量逸生。由于云南四季如春,凤眼莲在冬季并不枯萎照样生长,在昆明滇池内凤眼莲形成优势群落,不但破坏当地的水生植被,堵塞水上交通,给当地的渔业和旅游业造成很大损失,还严重损害当地水生生态系统。因此需要建立外来入侵生物的跟踪监测体系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系统。农业外来引进物种在国内自然生态环境中生长时,必须制订严格的跟踪监测程序,对其生长、生活的范围,生态适应性,是否形成优势种群进行监控,对所造成的生态、经济、社会风险的损失与收益定期进行评估。
第四,建立外来生物入侵早期预警系统及快速反应机制。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急需建立外来生物入侵早期预警系统,主动地掌握各国外来生物动态,在其侵入和危害的初期及时控制、清除。一般包括建立国家外来入侵生物生态安全预警名录,外来生物数据库、外来生物监测子系统,外来生物的检验、检疫子系统,外来生物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子系统,外来生物的管理与早期预警子系统,外来生物信息上报、检索、网络通讯子系统等。对新传入的外来入侵生物,政府主管部门必须根据其传播和危害特点,制定并审核控制和防止进一步扩散危害的紧急行动预案,并按照建立的方案对入侵生物进行有效的防治、控制或铲除。政府主管部门应当设立相应的专项基金,资助核准的紧急行动预案的实施并进行监督和评价方案实施的效果。
第五,强化检疫力度,提高全民意识,共同抵御外来物种入侵。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生物传入的途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新的方式不断出现,如国际邮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为实现小批量快速化的要求,通过快件邮递方式进口生产原材料。
12.主持人:一些部门在小批量引进动植物及其产品、植物种子、动物精液等物品时,也采取国际快件的方式。进境邮件、快件中,夹带违禁物品和有害生物呈倍增态势。但是在目前,依法对国际邮件和快件实施监管上还存在一些实际操作上的困难。
专家:对,进出口检验检疫都是采用抽样检验的方法进行的,不可能对每件货物都进行检疫,抽检本身就存在着“漏网”的可能性。从国际经验来看,检疫截获有害生物的比例一般只能达到5%左右。应进一步加强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建设和强化执法力度,在防范外来生物入侵工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要加强我国对外、对内检疫工作的协调,织农业、林业和检验检疫部门建立统一的防范体系。
另一方面,人们对外来物种入侵危害防范意识不高,外来物种随意丢弃、放生现象时常发生,现在一些地方盛行放生,很多的教徒,特别是一些佛教徒,几吨的水生生物倒到海里面去,这些水生生物很多都是外来生物,按照一般概率,只有10%活,90%放进去就死掉了,实际上放生鱼是一个杀生,另外10%可能就成为外来入侵种。特别是巴西龟、鳄龟、清道夫等,这个物种以及在我国很多自然水域中发现,对我们当地水生生物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要加强宣传力度,并通过新闻媒体等途径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13.主持人:这也是我们媒体人的责任。好感谢张老师的精彩讲解。
专家:不客气,听众朋友、农民朋友,再见!
栏目片尾: 好,听众朋友们,又到了节目结束的时候了,感谢今天专家的精彩介绍,也感谢听众朋友您的收听。如果您对节目有什么意见或建议,需要了解节目相关资料、收听更多的节目,与我们在线交流互动,可以登录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央广网,可以关注《致富早班车》新浪微博,关注“中央农广校—致富早班车”微信公众账号。同时欢迎您关注“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微信公众账号,了解更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服务内容。我们的通讯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部北区24号楼,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广播教育中心,邮政编码:100125,热线电话是:010-59196068转8008。本期节目编辑张倩,录音石涛。欢迎您继续收听中国之声其他的精彩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