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评价挥发性化合物苯并噻唑防治灰霉病的应用潜力,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采用密封盘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省73株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苯并噻唑的敏感性,并比较了不同地区和不同表现型菌株(多菌灵抗性和敏感菌株:CarR,CarS;腐霉利抗性和敏感菌株:PrcR,PrcS;嘧霉胺抗性和敏感菌株:PyrR,PyrS;啶酰菌胺抗性和敏感菌株:BosR,BosS)间的敏感性差异;测定了苯并噻唑与多菌灵、啶酰菌胺室内混用对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通过离体黄瓜叶片接种试验验证苯并噻唑对黄瓜灰霉病的保护、治疗效果以及不同熏蒸剂量和时间对灰霉病菌致病力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苯并噻唑对灰霉菌丝形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苯并噻唑对灰霉病菌菌丝的EC50值范围为0.38~1.08 μL/L,均值为0.62 μL/L,不同地区之间无敏感性差异;山东地区多菌灵、腐霉利、嘧霉胺、啶酰菌胺抗性和敏感灰霉病菌对苯并噻唑均比较敏感,说明这4种杀菌剂与苯并噻唑无交互抗性;在苯并噻唑0.1~3 μL/L范围内,菌丝比孢子对其更敏感;2 μL/L苯并噻唑对菌丝的抑制率高达86.12%,对芽管伸长的抑制率为55.15%,而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仅为19.30%。可见,病菌不同生长阶段对此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苯并噻唑与多菌灵混用防治黄瓜灰霉病无增效或相加作用,两者混用时哪种药剂发挥主要抑菌作用与各组分在混用中使用的浓度和比例有关;苯并噻唑与啶酰菌胺混用有显著增效作用,其田间实际应用方式、效果以及增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明确。离体叶片试验表明,苯并噻唑对黄瓜灰霉病兼具保护和治疗防效,2 μL/L的治疗防效为91.01%,高于对照药剂啶酰菌胺300 mg/L(78.90%),并显著高于48.25%的保护防效。苯并噻唑能够显著降低灰霉病菌菌丝的致病力,受抑制程度与苯并噻唑浓度呈正相关。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苯并噻唑能够使菌丝形态异常,菌丝干瘪,分枝增多,表面凹陷。
研究人员认为,苯并噻唑对山东省不同地区的灰霉病菌均有较高的毒力,适合作为防治灰霉病的熏蒸剂使用。同时,苯并噻唑作用广谱,对油菜菌核病、水稻纹枯病、赤拟谷盗、韭菜迟眼蕈蚊、根结线虫、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等均有效,在植物保护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结果表明,苯并噻唑对灰霉病菌菌丝的EC50值范围为0.38~1.08 μL/L,均值为0.62 μL/L,不同地区之间无敏感性差异;山东地区多菌灵、腐霉利、嘧霉胺、啶酰菌胺抗性和敏感灰霉病菌对苯并噻唑均比较敏感,说明这4种杀菌剂与苯并噻唑无交互抗性;在苯并噻唑0.1~3 μL/L范围内,菌丝比孢子对其更敏感;2 μL/L苯并噻唑对菌丝的抑制率高达86.12%,对芽管伸长的抑制率为55.15%,而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仅为19.30%。可见,病菌不同生长阶段对此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苯并噻唑与多菌灵混用防治黄瓜灰霉病无增效或相加作用,两者混用时哪种药剂发挥主要抑菌作用与各组分在混用中使用的浓度和比例有关;苯并噻唑与啶酰菌胺混用有显著增效作用,其田间实际应用方式、效果以及增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明确。离体叶片试验表明,苯并噻唑对黄瓜灰霉病兼具保护和治疗防效,2 μL/L的治疗防效为91.01%,高于对照药剂啶酰菌胺300 mg/L(78.90%),并显著高于48.25%的保护防效。苯并噻唑能够显著降低灰霉病菌菌丝的致病力,受抑制程度与苯并噻唑浓度呈正相关。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苯并噻唑能够使菌丝形态异常,菌丝干瘪,分枝增多,表面凹陷。
研究人员认为,苯并噻唑对山东省不同地区的灰霉病菌均有较高的毒力,适合作为防治灰霉病的熏蒸剂使用。同时,苯并噻唑作用广谱,对油菜菌核病、水稻纹枯病、赤拟谷盗、韭菜迟眼蕈蚊、根结线虫、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等均有效,在植物保护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