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角度看小龙虾产业发展前景∣专访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何建国教授

发布时间:2021-03-18


  2021年第四届中国(国际)小龙虾产业大会定于318-20日在湖北潜江盛大召开。该活动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水产学会指导,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湖北省潜江市人民政府主办,主要活动包括大会开幕式、中国小龙虾产业成果展览会巡馆、中国小龙虾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小龙虾产业十强县市推介会、小龙虾养殖技术创新论坛、小龙虾加工餐饮及市场发展论坛、大会“虾谷之夜”颁奖盛典等。

  应大会组委会邀请,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何建国教授将出席中国小龙虾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并在会上作题为“小龙虾产业发展几个瓶颈问题解析”的主题演讲。会前,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CAPPMA)特地对何建国教授进行了专题采访。


  CAPPMA:如今,小龙虾产量已经超过凡纳滨对虾,成为虾蟹类第一大品类。请问您是如何看待小龙虾产业的快速发展的?

  何建国:近几年,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迅速,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少地方更是将小龙虾列为当地政府规划的主要发展品种。但由于一些基础的技术性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随着产业的发展,已经涌现出了一些问题。

  CAPPMA:那么,您认为当前小龙虾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

  何建国:从市场方面来说,主要有这几个问题:一是养殖规格上不去(小规格虾占70%左右)和遗传衰退严重所导致的养殖效益不突出。当然,有的地区养小龙虾是赚钱的,有利润的,但亏损现象或盈亏持平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小规格虾市场价值低,如果大规格虾比例不能提高,达到百分之七十、八十,甚至都是大规格,小龙虾产业将会举步维艰。二是加工成本高。目前,小龙虾加工业还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小龙虾出肉率低的特性也导致了加工成本居高不下。三是小龙虾集中上市导致收益下降,未达预期。四是综合种养效益有待提高,稻虾综合种养兼顾种植和养殖,既保证了粮食安全,又提高了种植户的效益,但两个产业的耦合也存在空间、时间对接等问题,如不能提高养殖效率,产量很难再进一步扩大。虽然说了这么多问题,但我认为,小龙虾加工产品多样,适口性强,且饮食文化比较繁荣,市场还是很大的,产业还是有比较大的潜力。

  CAPPMA:看来,不仅消费者喜欢小龙虾,技术大咖也认为小龙虾产业大有可为呢!那么从养殖技术层面看,有哪些关键性问题急需解决?如果这些核心问题得到解决,今年小龙虾产业的发展规模还会继续扩大吗?

  何建国:这里面存在着几个关键的核心问题:一个是小龙虾大小问题怎么解决,即遗传育种问题。其实,小龙虾纳入到体系的研发品种后,我们首先设置了小龙虾遗传育种岗。我国小龙虾育种起步晚,可以说是在体系设立小龙虾育种岗后才开始的。育种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要能够做到人工育种,二是要能够做到繁养分开。遗憾的是,在长达近10年的繁养未分开的小龙虾繁殖操作中,忽视了亲本留种,实际上是捕大留小的这种反方向的选育,导致小龙虾种质向小型化负向选择(表现为大小差异越来越大,大规格越来越少),近交衰退严重。因此,我们体系首先解决的就是繁殖与养殖分开。

  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部分人养殖小龙虾不赚钱的另一个原因。在养殖规模迅速扩大的时候,种苗的需求量必然是增加的。但小龙虾苗种的繁殖方式,由于未能实现繁养分开,结果造成早期养殖的人通过卖虾苗挣钱了,而买入虾苗的养殖者第一年靠卖虾不赚钱,直到第二年靠卖虾苗才赚钱。如此一来,当全国的小龙虾养殖者基本都实现了小龙虾的自行养殖和繁殖后,虾苗就没地方卖了。同时,小龙虾由于未能避免近亲近缘杂交导致后代品种不断退化。这种反向选育的操作也让我们的产业陷入了困境。

  现如今,小龙虾人工繁殖问题已解决,人工繁殖的交配问题也已解决。随着大量家系工作的开展,良种选育的家系构建,这些技术上取得的突破,让小龙虾的繁养分开在潜江已成功实现。目前,小龙虾冬棚错季养殖、错季上市等模式也有了,但还需要后期推广。

  解决了遗传育种问题、良种问题,那么,繁养分开将会保证大规格虾的发展,也就是说,未来大规格虾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养殖效益也就出来了。

  二是病害问题。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在一些地区,小龙虾的主要疾病是大家俗称的“五月瘟”。五月瘟实际上来讲就是克氏原螯虾、凡纳滨对虾的白斑综合症,每年四月底至五月份,温度的变化导致小龙虾大量发病,大量死亡。我们建立了使用青鱼、乌龟混养的生物防控技术,尤其我们遗传岗位专家,在国内已经找到了不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的种群,并把种群保留了下来;此外还有一条路径是按照无特定病原(SPF)的要求扩繁种虾和生产虾苗。这两条路径目前都已取得一定进展。

  所以综合上述问题,我个人认为,今年规模不会扩大太多,在产量方面可能也不会有很大变化。比如说,2020年是190万吨左右,2021年可能也就是维持190万吨左右。由于繁养分开,小龙虾在收益方面可能会有所提高。养殖方面,大规模虾比例提升后,收益也会有所提升;进而产业也会慢慢地进入一个真正的良性发展阶段,不再受制于育种和繁养未分开导致的遗传性的“小”龙虾。

  CAPPMA:您说的错季养殖,是不是说市场中流通的新虾就更多了?

  何建国: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是我国小龙虾主要养殖省份,上市时间都是从五月底到七月份。错季养殖就是指提早上市或延后上市。现在基本上是两套办法,一套办法就是在原来传统的主产区秋冬季搭棚养殖。现今技术上的突破已让小龙虾苗种可以提前到十一月前或者再晚一点时间进行繁殖。解决了初级养殖所需要的苗种,冬棚养殖就可以让小龙虾提前上市了。还有一套办法是根据温度和市场进行布局,比如在四川、湖南等地区,有些虾会提早20天上市;广东部分地区如果可以提早一个月或一个半月,价格就更好了;到了夏天,北方地区可以在七月后进行养殖,但这还涉及到苗种繁育技术问题和苗种全年供给问题。所以,苗种的全年供给也是我们要全力解决的问题。这样,北方地区的养殖除了自身市场外,也可以供应到华中地区,南方地区。冬天在南方养殖,甚至是海南岛,都可以根据温度一高小龙虾就夏眠,温度一低就打洞冬眠的特性进行布局。

  CAPPMA:以往入冬之后,我们吃的大多是加工的虾,工厂也要囤货。这样看来,如果错季养殖的话,今后在不同季节我们都有可能吃到新虾,甚至全年都可以在餐厅、小龙虾店感受到小龙虾文化了?

  何建国:对。冬天吃的加工厂加工的虾也是不错的,只是有如运输加工储藏成本增加、集中上市价贱伤农以及水稻衔接等问题。

  CAPPMA:从咱们体系研究的角度,未来哪种模式更适合推广,还是说,针对某一地区有不同的适宜推广的模式?

  何建国:在有了良种、有了控制病害技术的前提下,我认为,不同的地区应该采取不同的模式。当然,想利用稻田空间的话,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还是一个主要的模式。只是要多从养殖端出发,考虑到不同地方的条件、不同市场的需求,以及如何做到均衡市场,是提早上市还是晚上市等等。而那些适合于藻类生长、有管理条件的地区,国家政策又允许(原来的水塘不是基本农田的话),那么,当然可以发展水草养殖这种模式。在冬天,可以发展工厂化、设施化的模式。当然,我们也在探讨更加集约化、更加自动化、更加节省人力成本、更容易控制的模式。

  CAPPMA:如果请您对小龙虾产业的未来只提一个建议,您最想分享的是什么? 

  何建国:无论是从国家角度,还是企业角度,都应该大力发展小龙虾的种业。不但种业要快速地从养殖环节中分离出来,而且还要鼓励企业专门做种业,并建设能辐射全国的种业中心或企业。种业是根基,是力量,是当下最应该集中力量全力解决的问题。

   

   

 

课程简介:

2021年第四届中国(国际)小龙虾产业大会定于3月18日-20日在湖北潜江盛大召开。该活动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水产学会指导,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湖北省潜江市人民政府主办,主要活动包括大会开幕式、中国小龙虾产业成果展览会巡馆、中国小龙虾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小龙虾产业十强县市推介会、小龙虾养殖技术创新论坛、小龙虾加工餐饮及市场发展论坛、大会“虾谷之夜”颁奖盛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