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平:2015全国十佳农民

发布时间:2017-05-10来源:湖北省农民体协 本文总阅读量
字号:【

  本网讯  “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希望能与各位感同身受!”吴华平上前一步深鞠躬,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从农业机械化的“门外汉”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从服务农业到经营农业,从普通的农民到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凭着农民的勤劳、朴实和热爱钻研、敢于创新的牛劲,他走出了一条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科技化,多方合作共赢的成功之路。 

  

  2017425日,吴华平来到湖北南桥土老憨培训中心,走上了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讲台。讲堂上,他神情自若,侃侃而谈。“吴老师讲得很朴实,都是我们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太好了”,学员李长虹如是说。 

    

  智慧更重要,学习要有“钻劲儿”。 

    

  吴华平在课堂上跟学员分享,种田必须依靠科技,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他孜孜求学,厚积薄发。1983年,他自费到中国农业大学学习作物栽培知识;1986年,他只身一人前往黑龙江农场当农机手,边打工边学,掌握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整套技术;2013年,他参加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龙头企业高管培训,既丰富了生产技术,也提高了管理水平。 

    

  “现在不出门,只要告诉我苗情,我都能对症下药。”吴华平自豪地说到。 

    

  凭着这股“钻劲儿”,吴华平从当年的“门外汉”,已然成长为农业专家。不仅给自己的社员讲课,还给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员讲课,多次被省农业厅邀请为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授课。 

    

  学员向昊有感而发,“以前培训总觉得不适应,总是在被动接受。跟吴老师交流以后才知道,农业学习要靠老师带,更要靠自己钻。吴老师在合作社创新方面有很多心得,我准备引到我们当地的茶叶合作社。” 

    

  不能用蛮力,种田要用“巧劲儿”。 

    

  课堂上,学员林徐提出,山区种植果树,很难在利润和人工成本上找到平衡点。“现代农业,一定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能用蛮力,要善使巧劲。”吴华平说。 

    

  吴华平介绍,山地种植和平原种植方式有关联,也有区别。不能因为机械效率高,山区种植就盲目引进。平原区引进专业设备,是因为规模大、易操作、成本低等因素决定的。所以,建议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可引进小型设备。 

    

  在使“巧劲儿”方面,吴华平颇有见地。2014年,华丰农业合作社在石河镇流转了1.2万亩耕地。他带领合作社从三个方面打造华丰现代农业。一是推进精准农业。合作社新引进10台(套)智能无人机械,其中耕整机4台,插秧机3台、收割机3台,依靠卫星定位系统实行标准化、精准化作业。二是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2014年,合作社投资500余万元安装了远程实时监控系统,覆盖面积8000亩,基本做到了在室内、在田间,随时随地都可以观察掌握田间动态,快速便捷指导生产作业。三是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合作社推广稻鳅共育面积已达到2万亩,计划再引进上线9台套粮食烘干机组,改燃煤供热为燃烧作物秸杆供热,实现秸杆回收利用。 

    

  “农业的出路在于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种、科学化管理,必须要用科学的理念谋划农业、经商的理念来经营农业。”吴华平如是说。 

    

  基础不能少,创新模式“立骨架”。 

    

  课堂上,吴华平就学员提出的“合作社模式创新”问题做了重点分享。 

    

  2013年,华丰合作社创新提出了“华丰模式”,并在全省进行推广,主要体现在“五统一,一公开”和“五化”。 

    

  合作社对内实行“五统一、一公开”,即统一决策,统一生产,统一调度,统一价格,统一核算,分配公开。 

    

  五化是指,一是农民组织化。合作社为农民互助合作新型经济组织,其成员身份为农民,围绕共同目标,统一从事生产和分配,不同于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二是种植规模化。通过大面积流转土地,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达到种植的规模化。在生产上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科学种田;通过集约化经营提高效益,由厂价直供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降低种田成本。三是管理企业化。合作社由成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现有理事7人,负责合作社的日常工作。理事会下设生产部、财务部、科技部、机械作业部、仓储部等13个部门,每个部门各负其责。合作社按专业分工形成了机耕、机整、育秧、插秧、植保、收割、挖掘、土地平整、仓储、科研培训、后勤等12个作业组。在日常管理中落实“合作社人人都是领导、人人都是被领导者、人人都是劳动者”的观念,真正实现企业化、民主化、科学化管理。四是经营市场化。合作社作业项目从机械耕整、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机械植保、机械收割扩展到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作业领域延伸到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五是分配合作化。合作社采取股份合作的方法,在入社方式上主要是实物入社、土地入社和带资入社,收益分配实行“股份红利+工资+机械作业费返还”,最大限度的保障了社员的经济利益。 

 

  算好经营账,互惠互利“有钱赚”。 

    

  当前社会上对合作社存在一些偏差和误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把合作社当企业;二是把合作社理事长当私营老板;三是认为合作社是松散性组织、空壳单位。 

    

  吴华平指出,华丰合作社是一个组织严密,管理规范,生产有序,分配公平,保障有力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农民共同生产体。合作社内部选举权、表决权、监督权最大限度掌握在社员手中,合作社“不是理事长一人说了算,而是人人都当这个家,人人都是领导、人人都被领导、人人都知道”,从入社条件、股份持有、工作安排、待遇分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权力参政、有权力知情、有权力说话、有权力谋事做事”,从人事选举、岗位安排、资金使用、入社退社都实行民主公开决策;合作社是生产实体,生产实行统一调度:合作社对机手、劳务、车辆、机械统一调度,没有闲人闲事闲时,形成了“人人都为合作社,人人都为自已”的良好氛围。 

    

  合作社在生产上改变了传统的种植习惯,走现代化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智能农业、品牌农业之路。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规模化生产“有得赚”。2011年流转30000亩,水稻种植收入889万元;2012年流转44000亩,水稻种植收入1170万元;2013年流转65000亩,水稻种植收入2400万元。二是通过集约化经营“赚得多”。合作社通过厂价直供农资产品,减少节约种田成本,相比农户,2013年合作社以其规模化种植每亩成本为398元,以每亩中稻收1370斤,按市场价1.4元算,毛收入1918元,返回每亩流转金8001120元,还余798元,除去成本398元,每亩纯收入400元。2013年合作社流转面积达到了6.5万亩,全年就种水稻一项收入就达到2400万元,加上其他经营性收入,全年经营收入达到3000余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达到8.5万元,且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又实现了社员共同富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