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平甫基地学员农产品推介区。张曦文 摄
自2006年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基地建设以来,农业部陆续在全国遴选了39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7.25万人。
自2006年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基地建设以来,农业部陆续在全国遴选了39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培训,到基地参训学员往返交通费、在培训基地的食宿费、培训费等均由中央财政承担。目前,已累计培训7.25万人。
作为全国第23个国家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广东省仁化县平甫村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平甫基地)自2015年3月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各级党委组织部和各级农、林、水、扶贫等部门及周边省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135期,累计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58万人。其在农业人才培训上的独特做法,得到了农业部高度肯定,并明确在全国推行其做法。近日,记者深入平甫基地,实地考察了基地培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培训内涵
“起立!老师好!”伴随着班长洪亮的声音,培训班的课程正式开始。100个学员衣着统一,认真地听老师讲课,不时拿起笔记录下来,有些学员还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找老师答疑解惑……在课堂上,记者感受到了学员们对知识的渴望。
曾参加过省、市级两次培训的学员龚健林,是乐昌市农得乐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他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最想解决销售和加工上的问题,这次他有针对性地来听课,感受较深的是课程更接地气、更实用。
“基地把培训时间分为4大部分,30%的时间为专家授课,30%的时间为学员讨论和与专家互动,30%的时间为现场教学,10%的时间为组织学员开展相关活动。”培训班教学班主任肖春承说,这样可以使专家的理念与学员的理念相融合、授课与产业相融合、现场教学与课堂相融合、发展方向与市场需求相融合。
这样的教学模式,吸引了大批学员前来学习。如今在平甫村培训基地,基本每周都有培训课程,学员来自五湖四海。此次培训除来自广东省各市县的学员外,还有22名来自山东省昌邑市的学员。
“通过老师系统的讲解,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全新的认识,在经营和管理上也有了新的想法,回去之后也打算发展电商。”参加培训的山东省昌邑市北孟镇老匙沟东村村支部书记周修志告诉记者,他们是受到基地教学方式的吸引前来的,在培训班上还可以和广东学员分享彼此的经验,取长补短,对今后的种植和经营很有帮助。
“传统农民注重‘低头拉车’,新型农民则应该‘抬头看路’,看市场的转型需求,看消费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的培训重在帮助学员转变观念、拓展视野,与市场观念相融合。”平甫基地负责人陈尚美告诉记者,在教学中,基地确立了产业经营和农村发展两条主线,着力构建课程体系和打造核心师资团队,依托大学院校的专家力量,为每个培训主题定制不同的教程。同时,为加强现场教学,基地出资建设了20多个现场教学点,包含沙田柚、贡柑、枇杷、杨梅、石斛、灵芝等各类产业。
记者跟随培训班来到其中一个现场教学点———农民精神教育基地。课堂上,教师林月开给学员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他将辛苦创业20多年攒下的3000多万元积蓄,全部无偿用于家乡的新农村建设,为老百姓谋福利。参观现场教学点后,学员争相与他合影留念,这种新时代农民的正能量使学员深受感动。
培训班生活班主任官晨凤告诉记者,现场教学是平甫基地培训的一大特色。现场教学作为培训的重要环节,是与课程相融合的,目的是使学员转变观念、拓展视野。在产业教学点,通过产业负责人介绍产业的发展经历、市场行情等内容,带领学员参观和体会,可以提高学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现场教学作为课堂与产业的融合点,更是解决问题的实践课堂。
做好训前、训后工作,保障培训成效
“培训是提高农业人才素质水平最有效的途径,但培训也最容易流于形式。在以往的培训中,我们发现100名学员的学习心态各不相同,有渴求收获者,也有观望应付者。”陈尚美说,为保障培训质量,基地对参训学员开展训前调研,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和培训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方案。
在这次培训中,基地根据学员们关心的农产品销售问题设置了农村电子商务课,邀请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夏宁授课。课堂上,老师将农村电商的发展特点等理论知识与农村电商发展的实例相结合,分析了农村电商发展现状,给学员今后发展电商带来启发。
陈尚美告诉记者,做好训前调研工作,除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外,还可以综合考虑参训学员的年龄、文化水平、产业基础等差异,通过加强规划和组织管理,让学员形成集体意识。培训结束后,平甫基地也不会就此“撒手”,加强后续跟踪指导服务,做好训后回访工作。
“培训的真实效果只有通过回访才能得出准确评价,培训的提质和增效也是建立在学员回访的基础上。为此,在培训结束后的一个月内,我们会对学员进行电话回访,对于产业规模大且在培训中表现突出的学员,我们将作为重点学员回访,采取面访的形式,去实地考察他们的产业,并了解他们对培训的想法和要求,为基地做好下一期培训打下基础。”陈尚美说。
据了解,近两年来,基地通过面访和利用电话、电子邮件等通讯工具的回访形式,向学员了解培训实效,回访率达到85%,面访人员389人,准确收集和掌握培训后的效果和服务需求,为后续培训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意见。
以基地为平台,助力学员产业发展
走进基地的培训楼一楼,记者被眼前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品所吸引,有紫玉淮山原浆面、原生态土蜂巢蜜、山茶油……官晨凤告诉记者,这里是学员产品推介区,摆放的全部都是学员带来的产品,他们的产品可以在这里进行展示和销售。
韶关市曲江区新供销农丰农业开发中心负责人王岳崖就带来了自己的产品,有桃胶、丝线根和3款养生保健类面制品。在跟基地沟通的时候,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通过基地这个平台把产品展示并销售给其他学员,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产品,让他们的产品走得更远。
培训中,基地还安排了农产品体验与评价的环节。学员坐在一起,品尝着学员带来的山楂芽茶、葛粉、蜂蜜等产品,然后进行交流,对产品进行评价并给出意见。
“我们正在计划做一个电商平台,这个电商平台不仅仅是农产品买卖,还会使一些技术信息在电商上进行对接,以后学员的产品基本上都会进驻到基地。平台搭建好之后,专家师资的技术就可以通过在线搜索获得。”官晨凤说,目前,基地建立了产销对接平台,已经投资建立4000平方米的粤、赣、湘三省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先后与100多位产业发展带头人形成稳定合作关系。
据了解,平甫基地还成为解决学员创业资金紧张的“平台”。目前,平甫基地已与广东农垦贷款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广东省分公司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广东农垦贷款公司授信5亿元用于平甫基地建设及学员创业,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专门为创业学员提供农业保险服务。下一步,基地还打算积极争取财政贴息,为学员发展减轻负担。
2015年以来,平甫基地己促成韶关、惠州、广州等地25位学员,在蔬菜、果品、蜂产品及生态旅游方面达成合作,流通量超过1500万元。截至今年3月,基地收到各级农业、组织部门,乡镇和村委会报来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需求9980名,提出技术管理指导和市场对接需求的332人,项目融资需求的830人,需要解决农业保险的6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