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这个事儿挺奇妙的,你不知道你会在什么时候种下什么种子、开出什么花、结出什么果。——题记
今年是我从家乡来到北京的第十个年头,而这么多年,我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学校”。从前自己是学生,汲取知识;而现在,自己是为广大农民送去知识的世界上最大的农民学校的一员。这故事开始得很奇妙。
始,一封申请书
“为农民兄弟做点事。中国农村人口居多,而农民们各项权利实现得又欠佳,所以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我们应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 问题。” 2009 年的冬天,我给我心心念念的中国人民大学写去了一封自主招生申请书。当我提及未来的规划时,我写下了这么一段。时隔多年,再回首,虽不再是青葱少年,却发现那份赤子心却从没有变过。
我的爷爷奶奶都是普通的农民,他们一辈子都在农村。在我的父亲大学毕业之前, 他们的生活拮据甚至是贫寒。遥远的记忆深处,在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家还是简简单单的几间平房。后来,父亲工作了,也赶上了我们的祖国一天天强盛起来,爷爷奶奶的生活也一天天好了起来,住进了崭新的二层小楼。
我从小生长在城市,对农业是不甚了解的,对农村的记忆是碎片化的,但是心里就觉得中国的农民太苦,希望像我爷爷奶奶那样的农民都能过上很好的生活。我对“三农” 的情怀也一点点累积了起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心中就总是想“以后要为农民做点事”。
缘,一次创计划
后来,经过高考的层层选拔,我终于如愿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读书学习。我当时心里想,天上的爷爷看到我去理想的大学学习农业兴许会欣慰吧。在人大,这里汇聚了中国农业经济领域最顶尖的专家学者老师,他们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都在不断激励我。我到现在都保存着当年温铁军院长给我写的邮件:“既来之则安之;先把该拿到的拿下来再说。所有的知识产品都有严重保质期问题,国外和香港也未必了解中国农村情况,那里的一流大学也许在农村问题上是末流。如果有兴趣调查研究,请上网看看梁漱溟乡建中心或者小毛驴市民农园等年轻人的活动;那里的生命力一直很旺盛……” 温老师的话启发了我,在中国,要研究农村问题,一定要沉下心、埋下头、走下去,这是个长期的大课题。
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也是在这一年,我带队申请“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当我和小伙伴正在为选题愁眉不展的时候,我一眼在众多资料中看见了“新型职业农民” 这样新颖的词汇。新型职业农民是什么?到底“新” 在哪里?又如何体现“职业” 性?对我们来说,都是值得调查研究的问题。我们立马搜集文献资料、设计问卷、申请项目。项目申请成功之后,我们小组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的调研,最终形成了题为《职业农民培训准备好了吗?——基于南通通州区和河南焦作市博爱县等的实证》的项目结题报告。
当时的我,并不知道,与农民教育培训就这样结下了不解之缘。
担,一份好使命
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两会” 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先前相关表述一脉相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也是在这一年, 我从学校硕士毕业,来到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工作,与农民教育培训再续前缘。
当我真真正正进入这样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与亿万农民同行的时候,对这样一份事业,才有了更加深入和真切的了解。
庞大体系,凝心聚力打天下。农广校有着光辉的创业历史,庞大的全国网络,有着四级建制、五级办学的全国体系以及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全媒体手段平台。农广体系可以说是一个从事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大集团,一艘驶在人才培养海洋中的农业航母。翻阅单位从前的纪念册,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与关怀、看到农广元老的辛苦创业、看到农广体系的逐渐壮大,感动与敬佩在我心中燃起。还记得咱农广校的第一节《化学基础》课吗?还记得咱农广校培训的第一批农村基层干部吗?还记得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咱们的节目吗?农民教育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广校如星星之火,为全国亿万农民送去知识,更是送去希望、点亮未来。
融合媒体,多维培育创新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传播的格局和方式也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四全” 特征。第4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 年3 月,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97 亿,农村网民规模为2.55 亿。手机无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第一载体,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接收者、传播者和制造者。这也对农民教育培训在内容设计和手段应用上提出了更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 新形势下,我看到咱们农广人不断在培育的内容和手段上创新,大屏生动小屏有趣,报刊聚焦、广播亲切、电视形象、网站丰富、手机便捷!多维度切入,农广校一直都在农民身边相伴、共同前行。
走向国际,昂首自信讲故事。2019 年,我随团前往爱尔兰都柏林参加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ICDE)第28 届世界大会,此后赴法国巴黎,访问法国农业和食品部、法国养猪研究院,了解法国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情况。我到现在都清楚记得,当我与都柏林城市大学的老师聊起我的工作时,他们的目光里是惊讶、更有赞叹。我们的农民手机培训吸引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甚至有学者提问:“你们是否考虑支持别的国家发展农民手机培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这中国故事里少不了“三农” 故事,少不了与农民教育培训有关的故事。我想,我们这所世界上最大的农民学校,完全可以自信地走出去,向世界宣介中国农民教育培训成果,让高素质农民的故事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势扬帆奋者先,诗酒趁年华。这十年,我从一个“三农” 事业的学习者逐渐成长为“三农” 工作队伍中的一员。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书写这份缘字书,保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的情怀与初心不变,坚持“先下田头再回案头”, 笔耕不辍、只争朝夕、久久为功。始终,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