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源创新行动派】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现代农业的基础。河北作为农业大省和用种大省,种业发展水平如何?该怎样实现新突破?
当前,河北特色种业位居全国前列。但是育成重大突破性品种的能力,以及育种、种业、产业的有机衔接方面仍面临着一些挑战。“种业振兴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机制改革和产业升级等问题。”河北农业大学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甄文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4月11日下午,关于组建河北种业集团的研讨论证会在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召开。“组建河北种业集团主要解决种企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和创新投入不足等方面问题。”河北省供销合作社流通处处长郑通明告诉记者,这也是落实《河北省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和2022年河北省委一号文件的工作部署。
种业振兴的出路在创新
4月12日,《河北省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管理规程》发布。记者注意到,在“十三五”期间,河北省科技厅组建了14个种质资源创制与育种技术创新团队,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面向“十四五”,河北重点聚焦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重点推进20个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特别是形成产学研有机结合,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良性机制,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提高种业的市场竞争力。”河北省科技厅副厅长李丛民告诉记者。
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我们搭建了种业创新平台,组建了23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副处长郑福禄说,通过推进种业科技创新攻关,目前节水小麦、杂交谷子、马铃薯等特色作物种业已在全国领先。
种业问题的核心在科技
河北种业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涉农高等院校,目前在种质创制、育种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科研团队围绕育种创新,选育出“燕丽”等4个板栗和“久庆”等3个桃子新品种。“我们针对制约旱黄瓜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需求,采用传统育种与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方法,通过开展旱黄瓜新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等种业创新工作,先后选育出4个旱黄瓜新品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闫立英告诉记者。
“我们围绕生物育种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8个省部级平台。”河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赵建军说,近年来共育成作物、蔬菜、林果等114个新品种。
河北北方学院科研处副处长黄智鸿说,该院旱作农业研究中心结合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了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优异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选育出马铃薯和玉米新品种,其中,两项马铃薯脱毒原原种实现首次出口。
“我们利用抗除草剂青狗尾草突变体与中矮秆栽培谷子远缘杂交,率先育成了5种中矮秆抗除草剂谷子品种,解决了谷子以往依赖人工除草、人工间苗等方面难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所长程汝宏介绍说。
种业发展的未来在人才
种业人才是种业振兴的关键。涉农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情况如何?记者了解到,河北的涉农高等院校开设了种子科学类专业,为种业发展培养了一批应用型人才。
在种子专业设置方面,河北农业大学设有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农艺与种业领域的农业硕士授权点,以及种子科学与技术、作物遗传育种、果树学、蔬菜学博硕士授权点。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设有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园艺科技学院,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等与种业相关的专业。
在专业人才培养数量方面,河北农业大学每年为种业发展培养本科生150余人、博硕士研究生210余人,70%以上的硕士和90%以上的博士从事种业研发及相关工作,培养出一批小麦、玉米、棉花等领域种业高级人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每年培养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毕业生115人,大约35%毕业生从事与作物种业相关工作,60%硕士生从事种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及技术开发。其中,黄瓜种业创新课题组先后培养出百余名种业应用型人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现代农业的基础。河北作为农业大省和用种大省,种业发展水平如何?该怎样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