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
OF GRAIN
粮食,不仅是为个体提供能量的基本单位,更是提供再生能源、应用科学技术的基础。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为此,不少科研工作者不断为之奋斗着,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吃饱穿暖和国泰民安。
西农在行动
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在各类粮食作物中均居首位,目前世界1/3的人口是以小麦为主食,固小麦为世界性粮食。然而,农业自古以来就是“靠天吃饭”,由于天气原因造成粮食歉收的实例数不胜数。就在去年,淋渍涝导致大面积小麦晚播,给粮食安全造成了极大压力。
为应对大面积晚播给小麦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春季科学精准管理,夺丰收争高产,自农业农村部启动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陕西省人民政府开展“千名干部包镇进村促春管”活动和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开展“小麦抗灾强管包抓指导”行动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张保军、王东带领团队年轻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奔赴多地开展小麦苗情和土壤墒情调查,针对不同地块实际苗情、墒情提出精准的春季管理建议,指导农户抗灾精管夺丰收。
让我们一起领略老师和学生们的风采吧!
专家指导
在临潼区油槐街道办南杨的一块麦田前,张保军教授细心地为当地技术人员农民讲解:“虽然小麦播得晚,但今年冬季气温较高、土壤墒情好,只要春季管理跟得上,苗情转化升级有把握。对于冬前土里捂和一根针的麦田,春季管理尤其要加强。这类小麦当前苗很小、根系非常少,春季生长既需要火又需要水,最怕干旱,所以返青期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0%时,应及时灌溉,但灌水量不能太多,否则会抑制地温回升,影响促弱转壮的效果。”
张保军教授在田间现场为技术人员和农户讲授弱苗促壮技术
在乾县城关街道巨州村一块长势较好的麦田里,硕士研究生尚丽正在向老师报告刚刚调查过的数据:当前群体每亩89万单茎。
研究生尚丽正在向老师和农户报告她与同学们一起调查的当前小麦群体和个体发育情况
王东教授从地里拔起一棵幼苗,仔细查看后又展示给大家,并分析说,虽然这个地块现在群体较高,但从个体发育看,大约有一半的分蘖是冬季和返青后发生的。由于这部分分蘖出生晚,质量不高难以成穗,所以这个麦田还达不到壮苗的标准,但是当前土壤墒情还可以,目前主要是做好镇压保墒工作,并及时查看和防治病虫草害,到起身期的时候应及时追肥浇水,以确保大蘖成穗、增加穗粒数,只要后期管理得当晚播仍能获得高产。
图片王东教授与当地技术人员现场研讨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指导方案
团队行动
连日来,团队成员林祥副教授和王威雁副教授带领研究生先后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阳旱作农业试验站、合阳县黑池镇太定村、合阳县王村镇柳池洼村进行小麦苗情调查和土壤墒情检测,针对旱地晚播麦田苗小根稀抗旱能力差的问题,提出返青期及时镇压提墒、趁雨追肥促苗快长的技术建议。在灌区则手把手指导农户使用微喷带及时浇灌墒情较差的三类弱苗麦田。
团队研发的小麦专用微喷带在“科技壮苗”行动和小麦高产高效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取土样
在田间,研究生同学们采集2米土体的土壤样品,准备带回学校测定土壤含水量,以便为当地小麦春季管理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
数群体
王威雁老师带领学生们对小麦植株进行了取样工作,对小麦群体及干物质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小麦生长状况及群体大小,以便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
未来展望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专家团队仍在生产一线忙碌,扎身人民群众之中,切实服务农户,因地因苗因时制宜,给当地技术人员和农民及时的指导和建议,力求把团队的科研技术成果送到群众的手里,促进弱苗转壮、助力小麦丰产丰收,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而努力!
粮食,不仅是为个体提供能量的基本单位,更是提供再生能源、应用科学技术的基础。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为此,不少科研工作者不断为之奋斗着,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吃饱穿暖和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