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秋季北方多雨渍涝导致冬小麦播种明显推迟,播种以来主产区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冬小麦冬前生长时间延长、停长越冬偏晚,利于小麦冬前分蘖和苗情转化,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晚播造成的不利影响。但由于播种明显偏晚,北方主产区大部冬小麦冬前积温较常年和近5年平均均偏少,弱苗比例大,仍存在冬小麦冬前生长量不足、长势偏弱的问题,后期遭受低温冻害危害的风险增大。
预计未来10天,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偏高、以晴好天气为主,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预计2022年1-2月,冬麦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降水正常或偏多,利于北方冬小麦安全越冬和南方小麦缓慢生长;但冬季中后期发生阶段性极端强降温天气的可能性大,北方部分长势偏弱冬小麦遭受冻害风险较大;预计2022年春季,冬麦区大部气温偏高、降水正常,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但存在出现春季霜冻、干热风天气的可能性;各地要根据冬小麦苗情和墒情做好田间分类管理,加强灾害防御工作,确保夏粮稳产丰产。
一、秋播期多雨渍涝导致北方冬小麦播期明显推迟;播种后气象条件良好,利于冬小麦苗期生长和转化升级,但冬前积温偏少,弱苗越冬比例偏大,后期遭受低温冻害危害风险增大
秋播期多雨渍涝导致北方冬小麦播期明显推迟。2021年9月至10月上旬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北部多雨渍涝灾害突出,影响秋收腾茬整地,导致冬小麦播种明显推迟,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5省农业气象观测站冬小麦发育期观测资料表明,有23.3%的站点麦播期推迟5~10天,31.1%的站点推迟11~20天,12.2%的站点推迟20天以上,偏晚10天以上站点为近五年最多(表1)。主产省中,河北晚播麦成为麦田主体,晚一周播种比例为34%,晚半月播种比例多达48.8%;山东晚播比例69.4%,主要分布在鲁西北、鲁西南和鲁中北部地区;河南晚播比例为14.0%,主要分布在豫北和豫中部分地区。
表1 近五年北方冬小麦主产区播种期偏晚站点百分比
10月中旬以来北方冬麦区热量条件好,停长越冬时间较常年偏晚,对晚播造成的生长不足具有弥补作用。10月中旬以来,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1~2℃,日照时数接近常年或略偏多,加之底墒充足,利于冬小麦播种出苗、幼苗生长和分蘖;特别是12月以来,华北和黄淮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4℃,≥0℃积温较偏多30~100℃?d,对冬小麦分蘖生长和苗情转化升级十分有利。受11月19-23日、29日至12月1日、12月10-12日、17-18日降温过程影响,新疆大部、西北地区东北部、华北北部冬小麦陆续进入越冬期,但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北方主产区冬小麦仍处于分蘖生长阶段,且得到较好的冬前抗寒锻炼;受12月23-26日较强冷空气影响,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中南部和黄淮大部冬小麦进入越冬期,较常年同期偏晚5~25天,一定程度上对播种偏晚造成的冬小麦生长量不足进行补偿。
北方主产区大部冬小麦冬前积温偏少,弱苗越冬比例偏大,后期遭受低温冻害危害风险增大。根据冬小麦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统计分析,自冬小麦播种至12月26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黄淮大部有35.8%的站点≥0℃积温不足400℃·d、处于弱苗标准,积温达到壮苗标准(550-800 ℃·d)的站点比例为30.2%;处于弱苗标准的比例为2016年以来最高,达到壮苗标准的比例为最低;与近5年平均相比,弱苗比例偏多24.3个百分点,壮苗比例偏少22.4个百分点(表2);北方晚播明显的5省中,山西和河北的弱苗比例较高,河南和山东以正常和壮苗比例为主、河南达到壮苗标准的比例为50.0%(表3)。与常年同期和近 5年平均相比,≥0℃积温偏少的站点比例分别为60.0%和57.7%,偏多的站点比例仅为14.0%,主要分布在河南中南部、山东南部等地。总体上,今年北方主产区冬小麦冬前积温偏少,存在部分冬小麦冬前生长量偏少、长势偏弱的问题,冬春季若出现强降温天气过程,遭受低温冻害危害的风险增大。
表2 2016-2021年北方主产区冬小麦越冬前不同苗情站点比例(%)
表3 2021年各晚播省份冬小麦越冬前不同苗情站点比例(%)
南方麦区气象条件适宜,冬小麦长势良好。江淮、江汉、西南等地冬麦区大部10月中旬以来光温条件较好、墒情适宜,晴雨相间,总体利于冬小麦播种出苗和分蘖生长;目前,大部地区冬小麦处于分蘖期,西南地区南部局部进入拔节至孕穗期。
二、预计冬春季气温偏高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和生长发育
预计未来10天,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冬麦区大部以晴好天气为主,气温偏高,利于北方冬小麦安全越冬。
预计2022年1-2月,冬麦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北方冬麦区降水偏多、南方麦区大部接近常年同期,总体利于北方冬小麦安全越冬和南方小麦缓慢生长;但北方地区发生阶段性极端强降温事件的可能性大,北方麦区部分长势偏弱冬小麦遭受冻害风险仍较大。
预计明年春季冬麦区大部气温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其中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降水偏多, 气象条件对冬小麦增加春季有效分蘖和后期产量形成总体有利;但春季气温波动较大,阶段性强降温、霜冻天气也可能对小麦拔节孕穗造成不利影响;华北、黄淮大部气温偏高,部分麦区可能出现干热风天气,对冬小麦产量形成不利。
三、加强冬春田间管理确保夏粮稳产丰产
各地冬麦区应根据目前冬小麦苗情墒情和未来天气气候趋势,对冬小麦进行分类田间管理,趋利避害,最大限度降低今冬明春冬小麦生产风险。
1、北方麦区加强越冬期低温冻害防范,保证小麦安全越冬。对进入越冬期的冬小麦可采取干表土层麦田适度镇压、有机肥覆盖等措施,以提墒保温;未进入越冬期的麦田,昼消夜冻时对地势偏高、墒情偏差地块浇灌越冬水,防范强降温危害,确保冬小麦安全越冬。
2、春季加强科学水肥管理,确保夏粮稳产丰产。北方麦区春季要及时划锄松土,根据苗情和墒情适时浇灌返青水、科学合理施肥,尤其晚弱苗水肥宜前轻后重,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对遭受冻害的麦田应分类施肥补救,确保春季气温回升时冬小麦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供应,提高冬小麦分蘖成穗率;江汉、西南等地要及时清沟理墒,防范阶段阴雨寡照和湿渍害的不利影响。同时,各地要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摘要:2021年秋季北方多雨渍涝导致冬小麦播种明显推迟,播种以来主产区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冬小麦冬前生长时间延长、停长越冬偏晚,利于小麦冬前分蘖和苗情转化,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晚播造成的不利影响。但由于播种明显偏晚,北方主产区大部冬小麦冬前积温较常年和近5年平均均偏少,弱苗比例大,仍存在冬小麦冬前生长量不足、长势偏弱的问题,后期遭受低温冻害危害的风险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