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季小麦化除防治指导意见
去年小麦秋播前,陕西省大部分地区由于连续阴雨,造成前茬作物无法收获,收获后土壤积水或者湿度过大,小麦无法按期播种,导致大部分麦田播种偏晚,冬前出苗晚,苗龄小,苗情弱。冬前杂草大部分未出土或者苗小,加之到了12月份,气温偏低,大部分麦区无法进行冬前化学除草。给早春小麦化除带来巨大压力。
为了做好春季小麦田化学除草工作,确保小麦生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1)根据杂草种类选择除草剂品种
陕西冬小麦田杂草以一年生杂草为主,涉及的阔叶种类有播娘蒿、荠菜、猪殃殃、宝盖草、麦家公、婆婆纳、麦瓶草、小花糖芥、王不留行、泽漆。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有野燕麦、节节麦、看麦娘。还有多年生杂草刺儿菜、田旋花。不同区域田块杂草种类和种群数量有差别。但优势杂草类群各地基本一致,表现为播娘蒿、猪殃殃、婆婆纳,禾本科杂草以节节麦的分布和数量为多。
各地要认真调研小麦田的杂草密度和种类,根据杂草种类,是以单子叶杂草为主,还是双子叶杂草为主,或是单、双子叶混生的,针对性地选择相对应的药剂配方;其次看清草龄大小,化学除草宜小、宜早,可以减少用药量,在草龄较大时施用除草剂,要适当增加用药剂量。切忌盲目使用除草剂品种。
(2)根据天气情况确定开始施药时间
从近日气温来看,温度仍然偏低且不稳定,化除前一定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寒潮来临或降雨之前不要用药,以免发生药害、冻害。要抢在雨后土壤湿度较高、气温回升时施药,有利于提高防除效果;当前全省除渭北旱源外田间湿度较大,有利于杂草吸收。喷药时应选择气温稳定在8~10℃以上,晴朗无风天气施药,施药时间选择在上午十点至下午四点。
(3)根据小麦苗期确定停止施药时期
在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对药剂的敏感程度相差较大,分蘖期抗药性较强,拔节后进入穗分化时期,对药剂的抗性降低,施药不当容易产生药害。各地应抓住早春除草的最佳关键时期,尽量提早施药,施药时间控制在返青期,拔节后切忌使用除草剂。
(4)选择高效安全施药器械,严格遵守“二次稀释”
化除时用水量要充足,尽量选择自走式大型高杆喷雾设备,不建议使用无人机开展化学除草。配药时正确使用好“二次稀释”技术,给药桶加药时,应先加水再加药,喷雾时要均匀周到,不能漏喷重喷,防止药害产生。
(5)常用除草剂种类及用量推荐
单纯阔叶杂草发生田块。在下面方案中任选一种,按40~50公斤/亩用水量,兑水喷雾。
① 9%双氟·唑草酮悬乳剂18~20毫升/亩;
② 50克/升双氟磺草胺悬浮剂5毫升/亩 + 10%唑草酮可湿性粉剂10克/亩;
② 10%唑草酮可湿性粉剂18~20克/亩
④ 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0克/亩+200克/升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40毫升/亩;
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混生区
① 8%双氟·二磺·炔可分散油悬浮剂60毫升/亩+ 激健(或润飞)增效剂1000倍液
② 6%双氟·二磺可分散油悬浮剂17毫升/亩。
③ 也可根据各个田块杂草草相,选择唑草酮、双氟磺草胺、苄嘧磺隆或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单剂与炔草酯、甲基二磺隆、唑啉草酯等单剂之一进行混配。混用单剂种类为2~3种,具体种类根据田间杂草的种类确定。
(6)施用除草剂时的注意事项
施用除草剂应在保障良好的土壤墒情下进行,如果墒情差,应先给麦田灌水,再喷施除草剂。喷药时间一定要赶在小麦拔节前。
2. 弱势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指导意见
这里提及的弱势小麦,主要指的是苗情分类中的三类苗。弱势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方案,总体上与正常生长麦田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基本一致,差别主要在药液用量及施用时期上。因此,弱势小麦的病虫草害防控,除了如下相同内容外,其他事项可参照本方案的第一项“春季小麦化除防治指导意见“和第五项“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
(1)弱势小麦田间草害防治
弱势小麦田间杂草化学防除,在确保用药效果的基础上,防治药害的发生要予以更多的关注。第一,要掌握好除草剂的用量;在春季化防时,晚播造成弱苗的麦田中,杂草的总生物量一般也会有所降低,这种情况下与正常苗情的麦田相比,单位面积的药剂用量可考虑减少10%~20%;杂草长的越差,用药量减的越多。第二,用药时间应当比正常生长的麦田晚5~7天,建议先通过划锄、增施肥料等措施促进麦苗快速生长,然后再进行化学除草。第三,用药时土壤墒情要相对较好,气温也较高,一般建议在下午2~3点用药。
(2)弱势小麦田间病虫害防治
对于弱苗、黄苗田块,一定要先撒肥料促进生长,然后在撒施肥料7天后施药;而对于壮苗田块,一般是施药后7~10天再撒施肥料。
弱势小麦田间病虫害防治的其他技术措施,按照本方案第5条“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选择与实施。
3. 弱势小麦增产方案及防倒春寒指导意见
这里提及的弱势小麦,主要指的是苗情分类中的三类苗。这类苗促弱转壮、防倒春寒以确保获得较好的产量水平,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适苗追肥,促根促蘖
第一,追肥对目前叶龄3.0以下总茎数超过50万/亩,单株次生根大于3.0条的田块,在做好早春灌水和镇压的同时,依据群体大小,采取肥水调控和镇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促控,防止早春群体过大影响后期成穗数及个体质量。第二,对目前叶龄3.0以下总茎数在35~50万/亩,单株次生根在3条以上的田块,结合早春灌或降雨追施二铵6~8公斤/亩+尿素5公斤/亩;单株次生根不足3条的田块,结合早春灌或降雨追施二铵10~15公斤/亩+尿素5公斤/亩。第三,对目前叶龄3.0以下总茎数在30万/亩以下,单株次生根不足3.0条的田块,在返青期和起身期结合早春灌或降雨(雪)分别追施二铵8~10公斤/亩+尿素5公斤/亩。第四,对“土里捂”田块,返青期结合早春灌或降雨,追施二铵5~8公斤/亩+尿素5公斤/亩,拔节期结合降雨追施尿素5~8公斤/亩,促弱转壮。孕穗期及灌浆期结合苗情适量追肥。
(2)进行镇压
(3)及时化除
适苗(叶龄不低于3.5)适时(平均温度不低于7℃)化除,严防化除导致二次伤害影响。特别要注意化除苗龄。
(4)预防冻害和病虫害
关中灌区防治对象纹枯病、茎基腐和根腐病。关中中西部和陕南主要防治对象: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和红蜘蛛。早春在陕南和关中灌区条锈病早发病田,各县植保站组织专业人员,采取普查和系统调查相结合,田间发现单片病叶时应以病点为中心及时对病点周围2米的区域防治,发现单个发病中心时及时对20~30米区域喷药防治,做好“打点保面”,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腈菌唑、丙环唑等,药剂浓度严格按照农药包装说明推荐的剂量使用。3月上中旬,当田间条锈病平均病叶率达0.5%~1%时,白粉病病茎率达15%~20%或病叶率达5%~10%时,发动群众或者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腈菌唑、丙环唑等,药剂浓度严格按照农药包装说明推荐的剂量使用。若病情重,持续时间长,间隔15天后可再施用1次。叶面喷施冷克星+杀菌剂戊唑醇或三唑酮+营养型调节剂+渗透剂混合液,预防纹枯病、茎基腐和根腐病“三病”和倒春寒为害。
4. 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1)病害防治
灌区主要防治条锈病和赤霉病。小麦抽穗到开花期可用烯唑醇、或戊唑醇与氟环唑、或腈菌唑、或丙环唑混合+柔脂通渗透剂配合使用,依据采用的防治工具如飞防、自走式喷杆机或人工喷雾器等进行防治时,按照喷施工具保证作业效果需要的喷液量及所用药剂推荐用量、推荐使用方法进行防治。飞防亩喷液量不能小于1.5升,自走式喷杆机亩喷液量不能低于15公斤,人工背负式喷雾方式亩喷液量不能低于25公斤。旱地主要防治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小麦抽穗到开花期可用戊唑醇+多菌灵与丙环唑混合+柔脂通渗透剂配合使用。方法参考灌区相关内容。
(2)虫害防治
灌区主要防治蚜虫,旱地主要防治蚜虫及红蜘蛛。在开花期用70%吡虫啉水分散剂20g/亩+50%多菌灵100g/亩+柔脂通渗透剂20毫升/亩叶面喷施。
(3)促粒增重
在抽穗至灌浆前中期,用尿素0.5~1公斤/亩+磷酸二氢钾0.2公斤/亩+柔脂通渗透剂20毫升/亩叶面喷施。以预防干热风、延缓衰老,增加千粒重提高品质。也可结合“一喷三防”实施。
(4)清除杂草
收获前1一周人工拔除杂草如节节麦、雀麦等恶性杂草,带出田间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治杂草种子落地导致下年度杂草重发。
(5)适时收获
人工收割适宜于蜡熟中期,机械收割适宜于完熟初期。
5.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
近期,随着气温回升,小麦生产已进入春季管理和病虫害活动的关键时期。针对2022年春季陕西省小麦病虫害种类,结合主栽品种抗病性及小麦生长中后期气象趋势预报,特提出小麦病虫防治技术。
(1)陕西省2022年小麦主要病害发生趋势
根据陕西省植物保护总站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2022年陕西省小麦条锈病中等发生,大部地区普发时间晚于常年,发生面积500万亩;关中中西部、汉中西部局部偏重发生;穗期蚜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050万亩;赤霉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00万亩,重点发生区域在渭南、西安、咸阳沿渭河川道;白粉病、叶锈病、红蜘蛛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500万亩、300万亩、900万亩;吸浆虫轻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达标面积10万亩,主要发生在周至、长安、蓝田、秦都、兴平、武功、临渭、华州、富平、蒲城、扶风、凤翔、岐山、眉县等县区。
(2)小麦不同生育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返青期-拔节期。防治对象: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和红蜘蛛。早春在陕南和关中灌区条锈病早发病田,各县植保站组织专业人员,采取普查和系统调查相结合,田间发现单片病叶时应以病点为中心及时对病点周围2米的区域防治,发现单个发病中心时及时对20~30米区域喷药防治,做好“打点保面”,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腈菌唑、丙环唑等,药剂浓度严格按照农药包装说明推荐的剂量使用。3月中旬至4月下旬,当田间条锈病平均病叶率达0.5%~1%时,白粉病病茎率达15%~20%或病叶率达5%~10%时,发动群众或者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腈菌唑、丙环唑等,药剂浓度严格按照农药包装说明推荐的剂量使用。若病情重,持续时间长,间隔15天后可再施用1次。在渭北旱源气候干旱情况下,当平均33厘米行长红蜘蛛200头以上时,应进行防治。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
孕穗期-扬花期。防治对象: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吸浆虫等。当田间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各地应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开展统防统治,实施“一喷三防”措施。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或多雾天气持续2天以上,结合赤霉病自动化预报器,主动施药预防赤霉病。对高感品种,首次施药时间提早至破口抽穗期。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嘧菌酯、咪鲜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防。小麦抽穗期,每10复网次有10头吸浆虫成虫,或用双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见2头~3头成虫时,应及时选用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 吡虫啉、呋虫胺等在小麦上登记的杀虫剂进行防治,重发区间隔3天连续用药2次,以确保防治效果。吸浆虫重发生区,要注意药剂持效期,适当前移防治时间,在成虫发生主峰期用药。对于蚜虫发生严重地区,当田间百株蚜量达500头~800头时,益害比低于1:150时,可进行防治,同时注意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注意掌握化学防治指标和天敌利用指标,大力推广应用选择性农药和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的农药品种与剂型,选用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氟啶虫胺腈、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参碱等药剂喷雾防治,浓度严格按照农药包装说明推荐的剂量使用。条件允许地区可以释放蚜茧蜂等天敌昆虫进行相关生物防治。如果多种病虫害同时发生时,根据田间病虫害种类,选用对应的杀虫剂和杀菌剂,加上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实施“一喷三防”。推荐药剂:杀菌剂有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咪鲜胺、丙唑·戊唑醇等;杀虫剂有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抗蚜威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选用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赤·吲乙·芸苔等。在收获前15天停止使用农药和生长调节剂。
6. 小麦春季分类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据最近10天抽样调查及调度苗情。目前灌区小麦开始进入返青期,苗情特点为“一好四小两少”即底墒好、群体小、个体小、叶龄小、分蘖小、次生根少、分蘖少。弱苗面积大,群体结构复杂,个体质量差异极大。旱地小麦处在越冬期。以三类苗促弱转壮为核心,按照群体大小和个体质量分类进行早春促弱转壮管理。各类苗情田块春季管理技术方案如下。
(1)关中灌区三类苗促弱转壮技术措施
详见本应对方案第二条“弱势小麦增产方案及防倒春寒指导意见”。
(2)关中灌区一类、二类苗小麦早春管理技术措施
返青期适时镇压,保墒增温。
适苗适草适时化除。见本方案第一项“春季小麦化除防治方案”。
早春结合降雨雪或灌水追肥。返青期群体超过80万/亩麦田不追肥;群体在70~80万/亩的麦田结合春灌或降雨追施尿素5公斤/亩。群体在60~70万/亩的麦田结合春灌或降雨,施尿素10公斤/亩。特别是关中西部的陈仓、岐山和凤翔冬前进行化除出现药害的一二类苗也要追肥。
加强条锈病监测和预警与防治。选用戊唑醇或多菌灵与柔性渗透剂叶面喷施,压低条锈病春繁孢子基数,控前保后,同时可预防纹枯病、茎基腐等病害。
依据预测预报结果,防治早春地下害虫危害及纹枯病、茎基腐、根腐病等。
预防倒春寒危害。叶面喷施冷克星与营养型调节剂+柔性渗透剂混合液,预防倒春寒为害。
(3)渭北旱地小麦早春促弱转壮技术措施
以镇压为核心,保墒增温,促苗生长。
依据群体大小,分类追肥。对群体不足60万/亩的田块,返青期结合降雪融化或降雨撒施10公斤/亩尿素。对群体在60~80万/亩的田块,结合降雪融化或降雨撒施尿素4~5公斤/亩。群体超过80万/亩的田块到拔节期后再追肥。
适苗适时适草进行学化除。
依据监测和调查结果,预防纹枯病和条锈病。防治方法同灌区。同时要注意红蜘蛛的预防,当平均33厘米行长红蜘蛛200头以上时,应进行防治。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
对部分播种过早的旺长田块,返青期采取不追肥控制养分、镇压抑制地上生长、或叶面喷施多效唑等控制旺长。
做好4月上中旬倒春寒的预防。依据预报低温来临之前,叶面喷施冷克星或奇善保+渗透剂等防冻剂,预防和减轻倒春寒为害。
去年小麦秋播前,陕西省大部分地区由于连续阴雨,造成前茬作物无法收获,收获后土壤积水或者湿度过大,小麦无法按期播种,导致大部分麦田播种偏晚,冬前出苗晚,苗龄小,苗情弱。冬前杂草大部分未出土或者苗小,加之到了12月份,气温偏低,大部分麦区无法进行冬前化学除草。给早春小麦化除带来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