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是我国粮食生产大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等东部四盟市有着弥足珍贵的黑土地,是内蒙古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占全区总量的75%。
随着天气回暖,内蒙古东部地区拉开春耕备耕序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以下简称“复合种植”)的准备工作已是热火朝天。今年,内蒙古350万亩清种大豆扩种任务及160万亩复合种植任务已经逐级分解到各地。如何全面做好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守住我国的“粮袋子”“油瓶子”,是内蒙古今年粮食生产的重点任务。
推广复合种植不仅对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气象保障服务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精准化的需求,精准确定春播时间,更好地抢抓农时,都对气象条件有很高的依赖。
通辽市科尔沁区春耕春播现场 图/刘娜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联合自治区农牧厅、应急管理厅召开春季农牧业生产暨森林草原防灭火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会议,并与自治区农牧厅联合印发通知,做好春耕春播气象保障服务和农牧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自治区气象部门重点强化气象科技支撑,围绕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等主要作物和农牧业气象灾害服务需求,自动化、智能化制作3大类8种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农牧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内蒙古大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联合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开展分期播种和节水灌溉试验,联合中科院开展大豆玉米套作高光效试验,为扩种大豆提供科学依据。
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11个乡镇苏木举办的复合种植技术培训班上,气象专家就大豆和玉米种植应密切防范关注的气象灾害及如何利用气象信息开展农业生产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巴拉格歹镇兴安村村民李忠实参加培训后,了解了复合种植的优势,也明确了今年的种植目标。他说:“复合种植还是一项新技术,希望气象部门能够及时提供适宜两种作物轮种的气象信息,不误农时。”
今年,兴安盟气象局与盟农牧局制订合作清单。盟气象局根据复合种植的紧迫需求,对近30年生长季的农业气象条件和大豆种植气候区划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大豆扩种建议。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诺敏河农牧场有限公司五连1号地正在搬运化肥 图/潘太生
“通过与气象部门的合作,我们能迅速确定适宜种植大豆的气候区,全面推进复合种植模式。”兴安盟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金锁说。
在赤峰,市气象部门及时与农牧部门开展复合种植气象条件专题会商。市农牧部门根据气象建议,积极组织农民采取抗旱做水种、地膜覆盖、浅埋滴灌等技术,确保春播一次抓全苗,为全年粮食丰收打好基础。
热量充沛,加之较好的土壤墒情条件,为春播春耕及已播幼苗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在呼伦贝尔,那吉屯农牧场投入多台机械,24小时进行耢地作业,包括秋翻地和玉米茬在内的6万多亩统种地已经全部耢完;在兴安盟扎赉特旗,农民进行做高床、埋滴管作业,为之后使用浅埋滴灌方式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做足准备。
内蒙古气象部门将按照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新需求,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按“一县一品”“一乡一业”及田块尺度的农业产业发展要求,提高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农业精细化气象服务。
中国气象局宣科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作者:王祯晗 贾辰 汪晓梅 徐玉强
原标题:《内蒙古:复合种植春耕忙 | 粮食安全气象保障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