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发布时间:2018-04-21 20:08来源:

  近年来,“谁来种地”问题引起了中央和全社会广泛关注,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同年农业部启动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央农广校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类国家重点课题和农业部软科学课题,界定了新型职业农民概念、内涵和类型,明确了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设计了教育培训路径,在全国农广校体系多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探索总结基础上,开始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系统教育培训,201312月,设计了中国特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模式四体系一机制”整体解决方案,并在4年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构建了“一点两线、四大课堂、全程跟踪服务”教育培训模式。以农业产业带为立足点,围绕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两条线,结合农时季节分段开展教学,内容覆盖从种到收、从生产决策到产品销售全过程的知识技能;通过“四大课堂”,发挥教育培训机构、经营主体、网络技术综合优势,满足农民教育培训量大面广、理实兼顾、农学结合等需求;进行训后生产经营全程跟踪服务,征求教学效果反馈意见,改进教学内容方法。

  二、构建了教学标准、培育课程、条件能力、评价管理四个体系。针对不同类型职业农民,分产业、工种和岗位,研究制定了70种培训规范和4种培训标准。以“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为目标,确定“综合课+专题课+专修课”的模块化课程设置体系,配套开发文字及多媒体课程资源。摸清教育培训对象和需求,157万人入库,实现精准培育;建设全国师资库,6.4万师资实现共享;根据产业发展布局,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1.2万个教学基地;经过认定的18.8万新型职业农民入库,进行跟踪管理。制定培育评价考核指标,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管理系统和云上智农APP,开展在线考核评价,加强教学管理和服务。

  三、构建了政府统筹下的“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多元参与运行机制。大力联合农职院校、农业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等多种资源,建立教学基地、产业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满足了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教育培训需求。

  本成果推进了农民教育培训理念、路径和机制创新,为行政决策提供了支撑,推动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受到国家和部领导认可,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多次报道,有效引领示范了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30万,取得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职业农民学习制度,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