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抗是颍州区袁集镇窑前村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他积极参加颍州区农广校举办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学习农机操作、粮食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创办农机合作社,大规模流转土地进行粮食种植,开展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成为颍州区人人皆知的种粮能手。
积极参加职业农民培训,努力学习农业技术知识
徐明抗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对传统的粮食种植很了解,掌握了简单的农机操作。但面对现代粮食生产,他却是一张白纸,不知怎么种,也不知怎么管。他主动参加了颍州区农广校举办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学习期间,不论是农机操作,还是粮食高产栽培,不论是绿色植保,还是肥水一体化,他从没缺过一次课。培训课堂上,他总向老师们问这问那,有请教不完的问题。田间实训中,他总是仔细观察,模仿老师进行实际操作。就这样他不仅学到了粮食种植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生产实际操作技能。他多次被评为颍州区高素质农民培育优秀学员。2020年,徐明抗作为合作社领头人,受邀参加政府交办的各种技术交流研讨活动。在那里,徐明抗进一步开拓了眼界,见识了更先进的机器,了解了最新的农机发展趋势,更坚定了做好农机事业的信心:“政府提出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我们的路宽广着呢。”
开展土地流转规模种植,实现传统农民到乡土专家转变
传统农业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生产规模3至5亩不等,投入劳力多,生产效益低,无法维持家庭日常支出,而且把众多劳动力捆在几亩地上。2020年,徐明抗从学习农机操作开始,从许多外出务工农户家流转土地200多亩,成立鑫红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始现代粮食规模生产的探索。他把从农广校学来的种植技术应用到粮食生产中,从良种选择到药剂拌种,从测土配方施肥到病虫害绿色防控,从合理密植到化学调控,从机械播种到无人机施药,他都精心操作,仔细研究揣摩。他留存许多省市区农技专家的电话,遇到生产技术问题,及时打电话向专家请教咨询,生产技术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徐明抗粮食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粮食产量越来越高,品质越来越好。2021年,徐明抗又流转土地650多亩,粮食生产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颍州区在他的流转地上建立了小麦、玉米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高产示范片,产量连创新高。今年他种植的小麦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超过了700公斤,在全区粮油作物高产竞赛中,荣获第一名,获得了小麦组一等奖的好成绩;玉米精耕细作田平均亩产超过900公斤,成为全区的高产典型。高产丰收已经成为徐明抗的种植标志,他也成为本地乡亲人人夸赞的乡土专家。由于他出众的粮食种植实际操作技能,从今年7月开始,他也成为颍州区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中区农业农村局聘用的特聘农技指导员。
开展生产托管服务,全力为农户排忧解难。
为了解决农户生产困难,发展现代粮食规模种植,徐明抗在耕种好自己所流转土地的基础上,对周围农户开展粮食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实现小田并大田规模种植。去年以来,他托管土地5000多亩,为周围686户农户开展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托管服务,统一购买良种、化肥和农药,节约农资资金投入,统一耕种收和田间管理,大幅度节约了劳力和机械投入。目前他所负责的颍州区鑫红农机专业合作社也得到发展壮大,拥有农民技师2名、成员88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机库面积800平方米、办公场所700平方米。合作社有大中型拖拉机110余台、配套农具170台套、植保无人机22台,平均每天作业能力达到耕、旋3000亩,播种作物2600亩,病虫飞防5000亩、收获作物2000亩左右的规模。2023年2月,他所托管的小麦田到了追施返青肥、化学除草和纹枯病防治的关键时期,他及时购买了化肥和农药,统一调配无人机和自走式施药机,及时开展化学追肥、除草和纹枯病防治。2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组记者前往他的小麦托管田进行了现场采访,只见无人机在小麦田上空飞翔,抛洒化肥,自走式施药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喷洒农药,徐明抗不断地对农机手和配药人员进行指导。徐明抗对记者说: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在小麦春季田管众发挥了很大作用,3000多亩小麦一天就可以完成田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在《我国冬小麦春管陆续展开》的节目中,报道了颍州区袁集镇徐明抗高产示范田冬小麦春季田管情况。在他的精心技术指导和有效的管理下,他所托管的土地平均亩产小麦600多公斤,平均亩产玉米700多公斤,托管的农户在自己家地头上等来了丰收,乡亲们摸着鼓鼓的钱包,笑着向徐明抗的精心服务表达着满意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