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字号:
|
收藏
|
背景颜色:淡绿色淡黄色白色

燕山脚下的“百合公主”

——记北京市昌平区高素质农民于红艳

发布时间:2020-04-26 12:16来源:北京市农广校 

  走进流村镇北流村,人们都知道于红艳,她的知名度之所以这样高,是因为她凭着对农业科学实用技术的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勤于学习,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的成功之路,成为农民群众致富的科技示范带头人。

  于红艳,30岁, 2009年3月成立了北京园霖昌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该社的社长。她承包了60多亩的土地,开始试种食用百合。于红艳将食用百合注册了商标“舌尖上的花朵”、“五朵百合”并开发了系列深加工产品。同时,基地长期雇佣的工作人员80%以上为本地农村妇女,为附近农民就近就业提供便利、增加收入。

  于红艳成立了合作社后,积极发展农户入社,开展讲座培训,提供百合的专业技术指导,带动社员积极地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种植。作为一名合作社的社长,她的想法不仅仅是建设好本合作社的农业基地,更想用科学的方法、科技的手段带动周边的村民致富。她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地充实自己,积累经验,然后带动周围的村民致富。经过她不懈的努力,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社共建了32栋日光温室大棚。

  2013年在昌平区农委的支持下,由园霖昌顺种植合作社在山区开展了食用百合的试验种植。在合作社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下,合作社负责种球培育,肥料的统一购买和发放,种植技术的培训,以及食用百合球采收后保护价回购,并成立了工作室负责食用百合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同时还带动了一批愿意跟合作社一起种植食用百合的农户特别是低收入农户。通过这几年的试验推广与多方努力,食用百合产业扶持政策已被纳入了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农业产业政策扶持目录。2017年是连续在流村、南口、延寿等镇推广食用百合种植的第五个年头;带动农户85户,其中低收入农户53户,种植面积达201亩,年产量30余万斤,为农户(主要是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240余万元,户均增收3万余元。2018年带动2个镇6个低收入村,其中包含南口镇的曹庄村、长水峪村和前桃洼村 ,流村镇的马刨泉村、禾子涧村和北庄村,带动近200户(其中低收入农户近100户)农户,种植面积近500亩。预计食用百合年产量70余万斤。

  自2017年起,内蒙古阿旗、太仆寺旗,河北尚义等外阜地区也开始试验种植食用百合。内蒙古阿旗在先锋乡先锋村一共流转了30亩地,试验种植食用百合涉及全村2016年建档立卡所有贫困户,共47户106口人。太仆寺旗试验种植10亩,涉及10个村30户农民,其中20户低收入户,采用1名农户帮扶2个低收入户的帮扶政策,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目前根据百合生长情况,预计内蒙古阿旗和太仆寺旗亩产百合球茎近500公斤,每亩可实现产值近10000元左右。在河北尚义试验种植10亩,其中在南壕堑镇13号院种植了8亩,甲石河乡化林沟村种植2亩,现在还是花期,已经开了1个来月了,这里主要以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经济,以花季的观赏,带动当地的住宿餐饮等旅游经济的发展,经过当地政府不断努力,也为农户的百合鲜花找到了销售渠道。百合鲜花150元/斤的销售价格,也为农户的增加了额外收入。合作社鼓励农户自行销售,对于没有销售渠道的农户,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保护价回购协议。

  食用百合种植开辟了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和带动乡村旅游的双赢之路。由于种植面积增加,食用百合产量同步增加。原来合作社一直以鲜百合和百合干片的单一产品进行销售,由于产量增加,现有的单一产品生产结构已不能满足急剧增加的百合产量,合作社决定对百合产品进行深加工处理,目前合作社已经成立了专门工作室负责食用百合系列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并且已经着手研究和开发百合的系列产品,建设了食用百合深加工无菌车间。深加工的百合系列产品有利于改善百合产品的单一结构,提升百合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拓展百合产品的销售渠道,而且延长了百合产品销售期及百合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增加食用百合的深加工产量,解决了种植户销售难的问题,让农户放心种植,争取带动更多的低收入户通过百合产业脱贫致富。合作社在生产经营上实现了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生产资料采购、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于红艳一直本着打造流村地区农产品品牌先进、农业基地示范代表、一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目标。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成倍增长。解决了部分农村妇女就业难的问题,长期工人数达到30人左右,季节工达到60人左右。

  2010年至今,于红艳举办过多次培训,培训农户达500人次以上。2011年3月18日,在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基地成立了昌平首家百合田间学校,并举办了开学典礼,于红艳任校长。田间学校的开办,加强了技术学习和交流,为提高食用百合种植基地人员的技术培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于红艳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亲自到田间,手把手地教农户,根据种植的实际情况提供管理方案,帮助农户提高产值。她有专门的农资配售点,为农户提供农资供应。她还有一只精湛的销售团队,开拓市场、免除农户的后顾之忧。

  于红艳的基地成为了全国首家气象为农服务观测站,气象局在基地安装了日光温室室内观测站和室外观测站,农委为合作社提供了农信机,一遇到影响植物生长的天气变化,她都能及时的通过气象站观测发现,并通过农信机及时地告知农户,做好应对措施,保护植物生长,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大大地提高了农户的生产质量和产量。

  现在社员们的腰包都鼓了,对合作社也越来越信任、越来越支持了,但是于红艳丝毫不放松,坚持严格的生产管理,专业的技术服务,确保生产安全、质量过关。她建立田间生产管理手册,做到购买有记录、质检有签名,安全责任到人的生产要求。

  2010年,北京园霖昌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成为昌平区食用百合种植示范社,代表昌平区接待过来自全国各地以及荷兰、澳大利亚同行们的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