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口农民田间学校位于乐都区南山沟岔地区坝口村,距离城区25公里。平均海拔2320米,该村是乐都区大蒜生产基地村之一。吸纳坝口和山城农户146户,带动城台乡农户600户,服务紫皮大蒜种植520亩,2019年人均大蒜收入2736元。目前该校有2所培训教室,0.5亩试验地,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
一、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按照“严要求、可持续”的原则,依托村集体土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地,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个。基地示范大蒜高产栽培、病虫草害综合防控、品种优化与质量提升、绿色生产关键点控制等技术。全年安排田间试验3项,展示示范技术4项,现场观摩等形式开展观摩培训活动4次,观摩培训人员600多人次。
二、提升培训工作信息化水平。依托“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将辅导员和培训学员纳入信息平台,以合同方式规范管理,建立“数据库→本地区→主导产业→辅导员”和“县级专家→辅导员→学员”两套信息反馈通道,方便辅导员和学员及时互联沟通,解决问题、下传信息和信息收集、舆情上报和工作完成情况考核。
三、加强农牧业信息进村入户工作。一是和通信部门联合开展学员“云上智农”培训,通过手机应用“云上智农”APP,达到应用新技术、防控病害和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以及在网上采购合适农业生产资料的目的。二是利用主导产业村宣传栏和村综合服务站led显示屏建立科普宣传墙,将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农产品价格信息及时发布。
四、聚焦扶贫,推动产业发展。根据本村及辐射村贫困户发展产业需求,细化培训内容,做到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三结合,切实提升本地贫困户的劳动技能,增强产业扶贫成效。对有种植和养殖意愿、想通过种植和养殖脱贫的贫困户,采取定向帮扶,从种植品种选择、农机机械化服务、病虫害综合防治及养殖栏舍的科学选址、规划设计到疫病防治、粪肥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竭力为贫困种植户和养殖户排忧解难。依托培训学员“传、帮、带”作用,做好贫困户产业发展技术服务工作,以推广节本增效、绿色防控和疫病防控技术为重点,加强关键时期、关键环节、重点阶段的种养殖技术指导,为贫困种养殖户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