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广东农垦及大连、青岛计划单列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民体育协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精神,以及农业农村部、教育部教材建设有关要求,全面加强全国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管理,强化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基础支撑,制定了《全国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规划(2023-2026年)》。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全国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规划
(2023-2026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加强全国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管理,切实提高教材建设水平,根据《“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精神,以及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关于教材建设有关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重要意义
农民教育培训教材是系统反映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规程、标准和法律法规政策的教学用书,是为完成教育培训目标任务而定向编写出版的教学图书或定制播出的音视频教学资源,是辅助教师教学、促进农民学习、增强育人功能的基础性教学工具。办好让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是重要基础和保障。建设系统化、高质量的教材对于更好发挥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职能,更好培养高素质农民和知农爱农实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背景下,全面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发展成效
《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实施以来,各级农广校围绕建管用评服工作主线,通过抓统筹、强机制、促开发,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中央农广校成立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教材管理工作规则》,教材规划、编审、出版、发行、评价等流程得到初步规范。建立教材综合考核评价机制,体系活力得到激发和调动。
开发布局得到优化。中央农广校开发通用性、基础性教材,省级农广校开发区域性、特色性教材建设格局进一步形成,突出不同选题,相互衔接配套。体系上下、内外合作的教材建设新模式得到完善,发布教材开发建设目录、教材征订目录管理制度初步形成。
教材质量明显提升。中央农广校统编6本教材及山西、河北、江苏、安徽等省校承担的多种教材荣获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优秀教材。
新型教材快速发展。手册式、扫码式、融媒体等新型教材已经应用于农民教育培训教学活动。中央农广校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设置六大类课程体系,发布课程资源8000余个;利用云上智农App发布教学视频8000多个,覆盖主导产业各门类;抖音农广新天地粉丝量超过15万。新媒体教材日益丰富,三农科普品牌短视频教育资源蓬勃发展,成为传统教材建设的有效补充,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资源库初步形成。
(三)存在问题
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工作历经多年积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地方教材统筹规划不到位、使用管理无序;教材内容不能满足新时期高素质农民培育需求,乡村振兴急需紧缺领域教材品种偏少、数字化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教材选用渠道不够畅通,教材进课堂随意性大、使用不规范;教材激励机制有待深化,参与教材开发人员不多、激励作用不明显;教材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优秀教材覆盖面不大、主力军作用发挥不够。
(四)面临形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教材建设有新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批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农民需求更加丰富多样,期望与诉求呈现个性化发展态势,培养高素质农民任务更艰巨。农民教育培训模式、目标和内容等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教材建设需要从单纯关注农业生产技术传播,延伸到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耕文化等相关领域,以适应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要求。
国家对教材建设有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材建设作出新部署,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2017年国务院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部教材局。2019年,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再一次强调抓好教材建设的重要性。2022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对全面落实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印制发行、选用使用等各方面主体责任提出明确要求,为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农业农村部对教材建设有新要求。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先后成立了部教材办公室和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增设了农民培训分委员会,推动我国农业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部领导对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提出新要求,指出高质量教材是高水平教育培训的前提和保证,要总结经验成效,强化精品经典教材建设,建立教材规划、信息发布、选用评价、绩效考核等制度,围绕高质量发展等要求,打造农民教育培训的品牌教材、经典教材。
农民教育培训对教材建设有新期盼。教材是农民教育培训的先导、基点、支撑、保障,是衡量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农民中职教育、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完善教材形式和内容。新时代新征程农广校体系肩负新使命,要立足农民实际需求,以培育对象为中心,把教材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开发建设好教材,遴选使用优秀教材,为推进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好的支撑作用。
二、总体要求
(五)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增智育人、办好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为目标,提高教材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六)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教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党性鲜明、导向正确的总体要求,坚持教材建设与教育教学活动同谋划、共部署、齐落实,创新方式方法,严把教材编审、修订、选用等关口,使教材成为党领导三农工作的坚强阵地。
坚持需求导向。立足服务三农重点工作任务,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贴近农村、适合农民的整体思路,紧盯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组织建设等领域,着力补齐教材建设的短板弱项,不断提高教材实用性和精准性。
坚持方便实用。坚持以学员为中心,教材内容和表达方式要遵循农民学习规律,符合农业生产经营实际、产业发展需要,满足农民多元化、实用化的教材需求,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学员学会学习、随时随地学习。
坚持统分结合。充分发挥农广校体系优势,突出行业属性和应用操作性,中央农广校负责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统筹管理和通用教材开发建设,省级农广校重点负责区域教材、特色教材开发建设与管理,市级农广校重点做好教材评价与监管工作,县级农广校重点做好教材选用和发行服务、信息反馈等工作,引导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参与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
(七)主要目标
到2026年,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规模稳步扩大、布局不断优化、质量显著提升,农民满意度持续提高,更加适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基本建成通用教材、区域教材、特色教材统分结合、协同发展的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教材体系。
教材建设规模明显扩大。统筹多方力量,用好资源条件,加大教材开发力度,分层分类、分批分步骤推出精品经典教材,中央农广校开发建成100种通用教材,各省开发建成10种区域教材,各县开发建成1种以上特色教材。实现体系教材建设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类型多样、适用性提升的建设目标。
教材建设布局明显优化。建立健全教材开发协调机制,优化教材开发布局,努力实现六大转变:从注重农业产业为主,向乡村产业、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并重转变;从注重生产为主,向职业技能、经营管理、综合素养并重转变;从注重种养为主,向种养加、资源环境、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三产融合全要素转变;从注重文字教材为主,向文字教材和全媒体教材并重转变;从注重技术技能提升,向农民健康生活、全面发展转变;从分散选题向聚焦五大振兴选题转变。
教材建设质量明显提升。建立与教育培训需求相适应的高质量教材审核专家库,坚持质量为本、精品至上,“凡编必审”“凡选必审”“谁编、谁审、谁用,谁负责”,把好教材选题关、编写关、审核关、选用关和评价关,建立健全全流程把关机制,打造一批精品经典品牌教材。
教材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加强教材的立体化和数字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配套开发纸质教材、音像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网络学习资源等立体化教材,推动各门类教材协调发展、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协同并进。积极拓展教材发行渠道,实现教材发行数量与农民教育培训任务合理匹配。
三、重点任务
(八)健全教材建设机制
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培养高素质农民需要,深化教材改革,进一步完善建管用评服机制。以“建”为基础,搭建教材开发体系;以“管”为途径,完善教材规范管理运行机制;以“用”为目的,提高优秀教材社会效益;以“评”为手段,提升教材质量和数量;以“服”为支撑,体现教育培训的教学成果。畅通教材开发、管理、发行、使用、评价、服务等各个环节,形成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工作机制。
(九)加强教材开发统筹
坚持统分结合、分类开发、布局合理原则,以中央和省(区、市)两级教材建设为基础,市、县为补充,分级规划,有序开发。针对教育培训教学安排和重点任务,结合农广校体系教材开发计划,中央农广校制定发布《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开发建设年度目录》,进一步完善全国通用教材、区域教材、特色教材体系,其中通用教材占比约40%,区域教材占比约50%,特色教材占比约10%。
通用教材由中央农广校负责开发建设。内容涵盖职业素养、政策法规、质量安全、资源环境、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保险、创业创新、农村电商、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耕文化、体育健身、休闲康养等通用知识,以及全国通用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蔬花卉、畜禽水产等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全产业链知识。
区域教材由省级农广校或中央农广校联合省级农广校开发建设。重点突出地方性、区域性、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内容主要涵盖区域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等方面。
特色教材由地方农广校或社会资源按照“谁开发、谁负责”的原则,围绕当地特色产业、乡土文化开发建设。选题导向正确,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或行业标准,指导性强、易学易懂易用,选题不冲突、不重复。
(十)突出教材建设重点
建立教材周期修订制度,原则上按四年一个周期,及时修订已出版的教材内容,淘汰过时落后、内容陈旧或难以修订的教材。围绕“粮食安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四大主题,采取“整体规划、分类推进、分批实施”办法,通过直接编写、申报编写、组织修订等方式,规划时间内完成修编教材20种。
第一批重点建设四大主题覆盖面不足、亟需加强的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第二批重点建设农民中职教育教学计划、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中急需的教材;第三批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对标全产业链需求,新编补缺教材。对现有教材中明显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等不一致的内容,即查即改,及时进行修订或新编。
(十一)丰富教材开发形式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材呈现形式,开发与文字教材融合、配套或独立的音视频教学资源,推动手册式、扫码式、活页式、融媒体等新型教材发展。发挥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云上智农App)、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等资源优势,开发建设网络电子化教材平台,统一发布文字、音视频等教材内容。组织研制优秀教案、课件、案例、慕课等教学资源,加快在线学习资源库建设,加大在线课程开发力度。开展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优秀在线学习资源征集评选活动,遴选一批在线课程、视频公开课、微课程、短视频、音频,推进“文字教材+音视频资源+在线课件”一体化建设,增强教材的互动性、可读性。
(十二)打造精品经典教材
建立教材政治审核、专业审核、综合审核、专题审核、对比审核“五审”制度,规范教材规划、编审、出版、发行、评价等流程。严格教材编写要求和人员条件等,规范“谁来编、怎么编”;严格审核标准和程序,规范“谁来审、怎么审”。精准对标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乡村振兴新岗位新工种、农业农村工作新职能新任务,重点面向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群体,精选、修订、新编一批“理实并重、产教互融、学用互促”的优秀教材,打造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特色精品系列教材,形成农广校品牌。
(十三)强化教材使用管理
健全教材选用制度,规范教材选用工作,明确教材选用主体、选用原则、选用程序,规范“谁来选、怎么选”,做到通用教材与区域教材衔接配套,避免资源浪费。完善专家质量评审、教师使用评价、学员追踪反馈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跟踪了解教材使用情况,实行优胜劣汰。督促指导培训机构选好用好教材,将教材建设与选用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加快提高优秀教材与教育培训规模的适配度,鼓励选用优秀教材。推进教材与农民教育培训农民体育工作紧密结合,提升教材使用率和覆盖面。
四、保障措施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要切实履行主体职责,严格落实教材建设工作责任制,配齐配强管理队伍,做好教材建设组织实施、督促落实工作。完善分层负责、上下联动、紧密配合的教材建设机制,形成中央校统筹、省级校落实、市级校监管、县级校使用的教材建设新格局。
(十五)加大投入力度
积极争取各级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支持,将重点规划教材列入财政预算,在各级各类农民教育培训工程项目经费支出中单列教材专项。探索建立政府、教育培训机构、出版机构等各类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组织、策划、编审、出版、发行、使用、评价、修订教材的合力。
(十六)强化工作考核
将教材使用情况纳入对教学班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价范围,引导各地强化使用权威精品教材思想意识。完善教材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树立评优激励导向,建立对省级农广校综合考评机制,积极开展体系内优秀教材评选,将教材建设使用情况作为农广校体系优秀教师、优秀单位等认定、评选的重要指标。
(十七)营造良好氛围
定期开展优秀教材遴选、推介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及时发布教材建设、推荐信息。依托论坛宣介活动,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优秀教材评选等平台,加强宣传推广优秀教材,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农民教育培训教学计划、培训方案、项目实施等重要文件要体现教材工作,营造重视教材建设的良好氛围。
(十八)打造人才团队
加强教材工作队伍建设,积极承担规划教材开发任务,结合名师名课名教材一体化建设,在实践中物色优秀编写人员,探索建立农广校编写队伍的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材编写团队、出版团队和发行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