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字号:
|
收藏
|
背景颜色:淡绿色淡黄色白色

金针菇与平菇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2015-09-08 11:16来源:

 

导语:食用菌是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可供食用的蕈菌,也就是指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中国的食用菌资源丰富,也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1100多年前已有人工栽培木耳的记载。至少在800多年前香菇的栽培已在浙江西南部开始。草菇则是200多年前首先在闽粤一带开始栽培。这些技术一直流传至今。然而,在农业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食用菌的栽培技术有了什么样的改进呢?今天,我们节目就给大家带来食用菌里面金针菇和平菇的种植技术介绍。

 

1.主持人: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收听我们的《乡村大讲堂》,我是主持人关常。金针菇和平菇作为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食用菌类,不仅口感鲜美,而且还都有着不小的药用价值,比如金针菇就具有抑制血脂升高,降低胆固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而平菇则可以追风散寒、舒筋活络,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今天就请到了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主任徐泽群,来给我们讲解一下这两种菌类的生产技术,徐老师,您好。

 

专家:主持人好,农民朋友们好。

 

2.主持人:徐老师,金针菇具有这么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想必在金针菇种植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是比较多的。徐老师您能先给我们说一下,在最开始给金针菇配料的时候,要怎么操作吗?

 

专家:首先主料使用前要曝晒3天,农作物桔杆粉碎后过筛,捡出木片等杂物,以防装袋时将塑料袋刺破。操作时先将配方中的糖、石膏等溶于水中。再将其它料掺匀,最后把液体倒入到料中,在水泥地面上,一边加液体一边搅拌均匀。有搅拌机时,可将所有原料一起加入到机箱中,加水自动搅拌,培养料的含水量以手握培养料,指间有水渗出而不下滴为度,也可用水分测定器定,含水量以6570%为主宜。

3.主持人:那在具体进行这些操作的时候,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专家:首先不论是棉子壳、废棉、玉米芯、杂木屑为主料,还是用酒糟、蔗渣、谷壳等作栽培金针菇的主料,都要无霉变,而且都添加一定的有机氮源物质,如米糠、麦鼓、玉米粉;第二呢,用酒糟、稻草、木屑、谷壳等为主料的,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如谷壳、稻草要进行浸泡软化处理,杂木屑要经过半年以上时间的日晒雨淋等;还有培养料的水份含量均应在60-65%,水分宜略偏于,但不能过干或过湿,要干湿均匀;最后注意配好料后要及时装袋灭菌

 

4.主持人:徐老师,在我们配好料将金针菇种植进去之后,为了保障比较好的出菇效果,我们还要对它进行催蕾处理。这个金针菇的催蕾具体要怎么做呢?

 

专家:菌丝长满培养料后,要使其正常出菇达到理想的产量和质量,就要进行催蕾。具体方法是:搔菌、降温和增湿。搔菌就是将栽培袋口打开伸直,用消过毒的镊子或铁刷将接种块去掉。经过搔菌,子实体形成多而且整齐。搔菌后,应把温度降到1012℃促进原基形成,同时要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为了更好的保湿,可在栽培袋口上覆盖一层报纸,每天喷水23次。喷水要细,不能使报纸上积水,保持潮湿即可。一般经催菇35天后,料面上就会出现大量米粒状的菇蕾。

 

5.主持人:徐老师,在进行出菇管理的时候,除了您上面说的这些东西,还有其他要注意调控的吗?

专家:有的,出菇管理还要注意调控温度、湿度、光线、通风换气等条件。

首先来说这个温度,子实体原基形成后,要严格控制温度。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1012℃。温度低于8℃时,子实体生长缓慢。温度高于15℃时,子实体生长迅速,极易开伞形成劣质菇。控制温度是通过揭盖草苫和通风换气进行的。冬季温度很低时,可以用增温设备,但注意煤烟等废气不能放到棚室内。

其次是湿度,子实体生长期间湿度应控制在80%90%。每天要向空间和四壁喷雾状水23次。并保持地面常有水。不要向菇体上喷水,以免子实体颜色变深,导致烂菇。

还有光线,弱光或阴暗条件是提高金针菇商品价值的措施之一,如果光线强,会生长出质地老化,菌柄较短的劣质菇。若温室内需揭开草苫升温时,可将出菇袋上盖布帘、报纸等遮光。

最后一个就是要通风换气,出菇期要控制菇房的通风换气,使其积累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大约在0.1%0.5%之间,以利于菌柄伸长和抑制菌盖开伞。一般每天通风1次,每次1020分钟。冬季可23天通风1次,每次20分钟。傍晚以后通风,夜间进行最好。

 

6.主持人:欢迎回来,今天我们为您介绍的是金针菇和平菇的种植技术。为我们作介绍的是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主任徐泽群。徐老师刚才给我们介绍了金针菇种植中的配料方法和催蕾处理。接下来我们继续听徐老师介绍。

徐老师,在金针菇菇蕾发育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开伞这种现象,它的原因是什么呢?

 

专家:这个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因为菌袋质量。如果菌丝稀松,装料不紧的话,即使出菇也比较容易开伞。第二个原因是栽培管理过程中温度、湿度、氧气、光照不协调。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话,菌袋培养过程中要加强空气对流,防止发菌阶段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失掉,同时检查培养料含水量是否低于50%或高于70%,并检查菌袋灭菌是否彻底,三级菌种是否受到隐性污染。

 

7.主持人:徐老师,有时在金针菇菌袋料面会出现白色絮状气生菌丝,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专家:首先一个原因是菌袋含水量偏低,保湿发菌阶段空气湿度不足。第二个呢,是在搔菌后,催蕾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通风不足,延长了菌丝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间。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话,一个是要调整培养基含水量。另外一个是要提高保湿发菌阶段空气的相对湿度,防止气生菌丝生长过旺,形成菌膜。此外,还要做好催蕾阶段室内的保湿与通风工作

8.主持人,徐老师,这个金针菇菌袋料面除了会出现白色絮状气生菌丝之外,有的时候会呈现出黑色潮湿的样子,这个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专家:这个是因为直接将生水喷洒于料面并且薄膜长时间覆盖料面,引起膜上的冷凝水回滴,导致菌丝萎缩,料面变黑。可以用灭过菌的小刀挖去发黑的培养料,重新保湿发菌。

 

9.主持人:徐老师,我们有些农民朋友在种植时,将金针菇拉直袋口后,会出现不出菇,料面发干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专家:主要原因是温度高,袋内水份蒸发过量。温度高有两种,一种是棚内温度高,可通过夜间放风,加大空气湿度,降低温度;另一种是袋温高而棚温不高,袋温高于17℃以后,首先用水浇灌塑料袋,降低温度,如果水灌降不下温来,就采取倒架、翻堆的方法,降低温度。

 

10.主持人:看来我们农民朋友在种植金针菇的时候要格外注意温度的控制。徐老师,在金针菇的生长中,有的会发生扭曲菇。这个扭曲菇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扭曲菇主要表现为菌柄弯曲和扭曲,严重时菌柄似麻花状,失去商品价值。发病原因一是与品种有关,白色菌种较常见,二是菇房光线多变,没有按照要求保持黑暗,三是菇丛密度过大,影响生长空间。

针对于扭曲菇这个现象,有这么几个预防措施。早期见蕾时见菇蕾密度大,应及时蔬蕾,另外,菇房光源要集中,四周黑暗,顶上吊灯,让子实体往上伸长,不向四周长,这样可减轻扭曲现象。

 

11.主持人:徐老师,有的时候金针菇会在菌盖未形成商品菇时就开伞,早开伞的菌盖又容易脱落,形成无菌盖的光柄菇,影响金针菇的质量,这个现象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要怎么预防呢?

 

专家: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与品种有关。有些生育期短的菌种常出现这种现象,因此,选择菌种时,这样的菌种不能使用。第二,通气太大。要控制好二氧化碳的浓度,减少通风和氧气的供应。第三,培养料中的供养失控。

要进行预防的话,可以在制种时,一次性加大培养料含水量,在配方上辅料的比例不能低于25% 。另外,在转潮期如袋内水分不足时应再补水,并在补水时同时加入0.5%的尿素以补充营养,调节养分供应平衡。

 

12.主持人:欢迎回来,今天我们给您介绍的是金针菇与平菇的种植技术。为我们做介绍的是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主任徐泽群。徐老师刚才就金针菇生长中的技术问题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接下来我们来听听徐老师关于平菇种植技术的介绍。

徐老师,在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都分为哪几个过程,每个过程都有什么特点呢?

 

专家:平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总共有七个时期。第一个是原基期,在菌块或菌床上可见白色或黄白色的突起,呈肉瘤状;第二个是桑椹期,原基进一步分化,12天形成许多小米粒状的东西,形如桑椹;第三个是珊瑚期:桑椹期后23天形成珊瑚状的菌蕾群;第四个是伸长期,菌柄进一步伸长;第五个是成形期:菌柄逐渐加粗;第六个是幼菇期:菌褶开始出现;最后一个是成熟期,从孢子开始散落至完全成熟。成熟期的话还可以在往下划分,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成熟前期,菌盖展开。成熟中期,菌盖充分展开,边缘上卷。成熟后期,菌盖开始萎缩,边缘有裂缝出现。老熟期,菌盖边缘萎缩,并且炸裂。

 

13.主持人:徐老师,在平菇生长中都需要哪些原料,对环境条件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专家:平菇生产原料极其广泛,一般农副产品的秸秆、皮壳均可栽培平菇,如棉籽壳、玉米芯、稻草、麦秸、甘蔗渣、花生皮等。但要获得优质高产,还需添加一定量的辅料。

温度是平菇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菌丝在3℃~35℃可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4℃~27℃;子实体形成与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25℃,适宜的温度为10℃~18℃。昼夜温差或人工变温处理可促使子实体的形成与生长。

湿度也是平菇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培养料的含水量要求60%左右;子实体形成与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0%95%

在菌丝生长阶段,能耐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但子实体形成与生长需要充足的氧气和低浓度的二氧化碳。

菌丝生长阶段几乎不需要光线;子实体阶段需要较强的散射光。

平菇菌丝在pH37能正常生长,适宜的pH值为5.56.5。平菇菌丝耐碱性较强,为了抑制杂菌的发生,在配制培养料时,应适当提高pH值。

 

14.主持人:看来平菇的生长条件虽然没有金针菇那么苛刻,但是还是需要我们农民朋友们多加注意。徐老师,除了注意这个生长条件,平菇常用的母种培养基、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配方都有什么呢?

 

专家:平菇常用的母种培养基配方为PDA培养基,其配方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平菇常用的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配方有两种,一个是杂木屑79%,麦麸15%,玉米粉5%,石膏粉1%;第二个是棉籽壳80%,麦麸18%,蔗糖1%,石膏粉1%

 

15.主持人:徐老师,在栽培平菇的时候,对栽培季节与场地有什么样的要求吗?

 

专家:平菇栽培季节与栽培成功率和经济效益直接相关,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安排栽培季节,平菇可一年四季栽培。

另外,平菇对栽培场地要求不严,一般能保温保湿的场所均可栽培平菇,如现有的闲散房屋,各种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下室、防空设施、山洞等场所也可利用。

 

16.主持人:徐老师,我们现在选定了栽培季节和场地之后,进行栽培的时候要怎样对平菇的栽培料进行配方呢?它都有哪几种常用的配方呢?

 

专家:平菇常用的栽培料配方有以下几种:

第一个配方是棉籽壳98%、草木灰1%、石膏粉1%

第二个是壳94%、麸皮5%、石膏粉1%

第三个是麦秸或稻草88%、麸皮10%、石灰1%、石膏粉1%

最后一个是玉米芯或花生壳88%、麸皮10%、石膏粉1%、石灰1%

 

17.主持人:徐老师,平菇菌丝体生长阶段管理是决定栽培成功率和能否获得高产的关键时期,在平菇菌丝体生长阶段我们要如何管理呢?

 

专家:这个时期管理的重点是控制温度、保持湿度,促进菌丝的生长,严防杂菌的发生。

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23℃,宜低不宜高。料温超过25℃,特别是超过28℃时,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室内发菌的通过打开门窗及通风口来调整温度;室外棚室发菌的可通过揭盖草帘和通风换气控制温度。

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室的空气湿度一般不超过60%,否则易发生杂菌污染,当空气湿度超过70%时,应加强通风,降低湿度。

发菌阶段,应保持发茵室空气新鲜,一般每天通风一次,每次30分钟~40分钟。气温高多通风,否则少通风。培养室光线宜弱不宜强,光线强则不利于菌丝生长。因此,发菌室门窗通风口应挂布帘或草帘遮光,避免光线直接照射栽培袋。

 

18.主持人:徐老师,那在平菇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阶段,我们要如何进行管理呢?

 

专家:平菇子实体形成阶段,在菌丝长满培养料后,要降低出菇室温度,使温度在15℃左右,并加大昼夜温差为8℃~10℃;出菇室空气湿度增加到80%以上,同时增加光线,保持出菇室较强的散射光。一般经催菇3天~5天,菌袋两端可形成子实体原基,此时将袋口解开并伸直或将袋口挽起,促使原基分化。

平菇在生长阶段时,应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促进子实体生长。出菇室温度控制在10℃~20℃。出菇阶段出菇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提高到85%95%,每天用喷雾器向出菇室空间喷水2次~3次,并保持地面潮湿,当子实体菌盖长到2cm以上时,可直接向子实体上喷水。子实体生长期间要加强通风换气,每天要打开通风口1次~3次,每次30分钟~40分钟,温度较高或栽培量较大时应加强通风,否则少通风。子实体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一般应保持出菇室能正常看书和看报的光线。

 

19.主持人:看来在平菇的生长阶段,我们农民朋友们是要费心了。徐老师,那等到平菇生长到什么阶段我们就可以进行采收了呢?在采收阶段我们有什么要注意的事项呢?

 

专家:平菇当菌盖充分展开,菌盖颜色由深转浅时采收。采收时无论大小一次采完,两手捏住子实体拧下。平菇一次栽培可采收45潮菇,每次采收后,都要清除料面老化菌丝和幼菇、死菇,再将袋口合拢,避免栽培袋过多失水。经管理710天后可出下潮菇。如果菌袋失水过多,可进行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