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灵芝在中国古代被称作神芝是一种著名的药用真菌。中国古人发现灵芝有药效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代医学宝典中,都将灵芝列为“扶正固本”,“久食长生”的中药“上品”,因其形态华美、珍贵难得,又被赋予吉祥如意、赐福瑞祥的表征,成为历代帝王将相家中供奉的“神品”。到了今天,灵芝由于其优良的药用作用逐渐走进了平常百姓家中,人工栽培灵芝具有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期的《致富早班车》就在灵芝的种植技术方面给大家带来一个全面的介绍。
1.主持人: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晚上好!我是节目主持人关常。欢迎您收听晚间的《乡村大讲堂》节目。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工栽培灵芝成功,作为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食用菌类,灵芝的人工栽培快速得到了推广。今天我们就请到了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主任徐泽群来给我们讲解一下灵芝的生产技术。徐老师,您好。
专家:主持人好,农民朋友们好。
2.主持人:徐老师,我们大家都知道,灵芝是一种很珍贵的菌类。那么作为这么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在灵芝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它都需要哪些营养条件呢?
专家:灵芝为木生腐生菌。能很好的分解和利用木材中的各种物质。在人工栽培生产中,主要利用阔叶树枝丫材以及木屑等为培养基,利用木屑作为主料时添加麦麸、玉米粉、米糠等辅料,则有利于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但一定要适量,辅料比例高不仅大大提高污染的机会,而且会造成培养基营养过剩从而抑制子实体的分化。
3.主持人:徐老师,除了这些营养营养条件之外呢,灵芝的生长发育它还需要哪些环境条件呢?
专家:环境方面的条件第一点是温度。灵芝是高温恒温真菌。最适生长发育温度均为25~28℃;子实体在25~30℃范围内均能分化,在接近25℃条件下子实体生长较慢,但是质地紧密、色泽光亮,在30℃左右条件下子实体生长较快,但是质地、色泽也较差。据观察,子实体以27℃左右分化最快,发育最好。低于20℃则菌盖和子实体难以形成。
其次是湿度。灵芝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湿度环境。通常培养基质的含水量以60%~65%为宜;菌丝培养期间空气相对湿度(以干湿温度表计算)为60%~70%;子实体生长期间空气相对湿度以85%~90%为宜,超过95%时,造成氧气不足,对子实体生长不利。在缺少通风的情况下高湿会影响子实体蒸腾速度,妨碍体内营养物质运送,对子实体的发育不利。
第三点是酸碱度,灵芝菌丝体喜弱酸环境中生长,菌丝在pH3~7.5均能生长,但以pH5~6为适宜,菌丝生长最快。栽培时覆盖用的泥土宜选用偏酸性沙壤土。
第四个要注意的是空气,灵芝为好氧真菌,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菌丝生长不良,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菌盖发育有极大影响。据测定,空气二氧化碳含量0.1%左右对菌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含量超过0.1%菌盖不发育;含量在0.1%~1.0%之间子实体长成分枝极多的鹿角状。人工栽培时应根据需要适时控制通风换气。
4.主持人:徐老师,除了您之前说到的这些条件,如果要生产优质的灵芝成品的话,还需要哪些环境条件呢?
专家:还有一个就是光照,灵芝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菌丝体生长速度随光照度的增加而减慢。光是灵芝子实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因素,光可诱导子实体的形成。子实体发育需要较强的散射光),光照不足子实体发育不良,色泽发暗。菌柄和菌盖的生长有明显的向光性,子实体幼嫩时,向光性尤其敏感。
另外,在灵芝发育的过程中,由于菌丝体生长代谢的作用,对培养环境中的元素具有一定的转化和富集作用,这其中有些对人体是有益的,比如锗元素,而大多数是对人体有害的如铅、铜、砷等重金属元素。因此,从优质安全的角度考虑,人工栽培灵芝应选用天然的有机质作原料,栽培场地的选择要远离污染源,如果说在马路两侧,则应至少间隔100米建棚;切勿添加化肥及各类杀虫剂、农药等,否则会极大的影响成品芝的内在质量和商品价值。
5.主持人:看来要产出高水平的灵芝,对于环境的要求还真是不低。徐老师,那灵芝对于自然条件下的时候,要如何选择灵芝栽培的季节呢?
专家:灵芝喜高温,出芝的适宜温度为25~28℃。因地区自然气候差异,代料栽培灵芝的季节也有一定差异。一般在自然气候条件下,中国华南地区2月中旬制种,3月下旬至4月上旬栽培为宜;华北地区以4月中、下旬制种,5月中旬栽培为佳。
采用段木栽培,南方地区11~12月份准备段木,12月份接种,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埋于土中,6月底首批灵芝采收结束;北方地区2月份准备段木,3月份接种,7月中旬采完第一批灵芝。
6.主持人:徐老师,在这个灵芝种植的时候,作为一种菌类,它的培养料是必不可少的。那这个灵芝栽培的常用配方有哪些呢?
专家:灵芝的培养料配方主要有以下五种:
配方1:木屑78%,麸皮20%,蔗糖1%,石膏粉1%,料水比为1∶1.4~1.5。
配方2:棉籽壳42%,木屑42%,麸皮15%,石膏1%,料水比为1∶1.4~1.5。
配方3:棉籽壳89%,麦麸10%,石膏1%。料水比为1∶1.4~1.5。
配方4:玉米芯(粉碎成黄豆大小)50%,木屑35%,麦麸15%,料水比为1∶1.9~2.0。
配方5:玉米芯74.5%,玉米面24.5%,石膏、草木灰各0.5%,料水比为1∶2.0~2.1。
7.主持人:本期节目给您介绍的是灵芝的种植技术。为我们做介绍的是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主任徐泽群。徐老师刚才给我们介绍了灵芝生长过程中需要的营养成分还有环境条件,以及栽培时间和配方。接下来我们继续听徐老师介绍。
徐老师,说完了这个栽培的配料,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徐老师,就是现在来说,灵芝的种植模式都有哪几种呢?
专家:灵芝栽培有塑料大棚室内栽培和野外荫棚栽培两种模式。由于室内环境容易控制,栽培的灵芝生长快、虫害少、产量高;室外栽培是仿照野生环境,虽然不如室内方便,但通风好,光线足,生长的子实体肉厚、质坚、质量好。
8.主持人:那这个具体的栽培工艺是怎么操作的呢?徐老师您给我们讲讲吧。
专家:具体的操作流程就是原料准备→栽培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培养→出芝管理→采收。接下来我一一给大家做一个详细介绍。
首先是培养料的选择和配制。阔叶树木屑、作物秸秆、壳皮等均可栽培灵芝。木屑栽培灵芝质量较好,子实体质坚;棉籽壳栽培灵芝产量最高,但品质较差,生产中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用适于本地区的配方。
其次是分装和灭菌。要注意塑料袋的规格,选择厚0.03~0.04厘米低压聚乙烯,或者厚0.04~0.05厘米,宽16~17厘米,长35厘米的聚丙烯袋。一般每袋装料300~500克。灭菌的话是常压(100℃)条件下灭菌10~12小时。上火要猛,要4小时内达到100℃。高压灭菌时要求压力0.14兆帕2~2.5小时。
再下来是接种。料袋冷却到30℃左右时抢温接种。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进行。接种时,由2人配合操作,一人负责打开和扎紧袋口,一人负责接入菌种。接种时动作力求迅速,以减少操作过程中杂菌污染的机会。接种量一般每瓶菌种,棉籽壳种接20~25袋,麦粒种接35~40袋。
9.主持人:徐老师,您上面说了这个培养料的选择、分装和灭菌以及接种是具体操作,那接下来的几个步骤又是怎么操作的呢?
专家:在发菌阶段,首先要注意温度,在菌丝封满料袋面之前,培养室温度以21~23℃为佳。菌丝封料后控制在22~25℃,不能超过28℃。第二个是空气相对湿度,不要超过65%,如果湿度过大需要开门通风,地面撒些干石灰以降低湿度。而且要注意每天要通风半小时,每隔3~4天菌袋上下调动一次,以保持每袋的料温平衡,检查并防治杂菌污染。当菌丝发满1/4时,就应增加袋内外空气交换,促进菌丝生长,具体措施有两种:一是在菌丝生长前缘菌丝生长处用消毒细针轻扎7~8个孔;二是将袋口绳子自然松开。
在出芝阶段的时候,芝棚要通风透光,清洁卫生,地面上每隔70厘米宽放一行两砖长的单层砖做畦,菌袋两头朝外,在砖块上面堆放5~7层。当芝袋两头表面转色,见有白色凸起的芝蕾时,剪开两头塑料口,让空气进入,促进芝蕾生长。口的大小,以不超过2厘米为宜,切勿把袋口薄膜全部撑开,以免造成芝袋失水,影响子实体形成。
10.主持人:徐老师,我们知道食用菌的栽培,在出菇的时候是十分重要。对于灵芝来说也就是它的出芝阶段。徐老师,您能给我们说说如果代料栽培的话,出芝时候的管理应该要注意哪些问题吗?
专家:在芝芽出现后要注意做好疏蕾和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条件的调节。
疏蕾就是在芝袋料面有多个芝蕾出现时,用消毒剪刀剪去一些,每袋只保留2~3个芝蕾,使养分集中,长出盖大朵厚的子时体。
温度保持在25~28℃,高于30℃或低于22℃,芝体生长明显减慢,出现减产趋势。盛夏高温季节,温度过高时,可在棚外覆盖物上喷洒井水以降低棚内温度。在出芝的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适当低一些(25~26℃),芝体生长稍慢,但质地紧密,芝盖发育良好,色泽光亮,盖厚,芝的商品质量好。
另外,每天定时向棚内喷雾状水,使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之间。喷水时注意不让泥土溅在芝盖上,以保持芝盖洁净。
还有要注意的是棚内要有足够的散射光,光照增强,芝盖形成快,芝柄短,芝盖细胞沉积的色素增多,芝盖色泽深而有光泽。灵芝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出芝期间不要随便移动芝袋的位置和改变光源,否则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最后要注意,灵芝发育对二氧化碳很敏感。出芝期间应适时对芝棚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以防止畸形芝发生。
11.主持人:本期节目给您介绍的是灵芝的种植技术。为我们做介绍的是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主任徐泽群。徐老师刚才给我们讲解了灵芝生长需要的营养和环境,并给我们介绍了一些技术经验。接下来我们继续听徐老师介绍。
徐老师,如果是使用椴木栽培灵芝的话,在原料选择与加工上面都有哪些要求呢?
专家:第一个呢,是对于树种的选择。椴木树种对灵芝的生长和产量有重大的关系。松、杉、柏等针叶树和樟、桉等含杀菌物质的少量阔叶树段木不能用于栽培灵芝。其他阔叶树如栎、槭、桦、槐等材质较坚的段木均可栽培灵芝,其中以壳斗科的栲树、苦槠、甜槠、米槠。杜英科的山橄榄,金缕梅科的枫香,蔷薇科的山桃为好。树木直径大小以8~20厘米为宜。
第二个是要注意对原木砍伐与截段。原木的砍伐要求在灵芝栽培前15天左右或冬季寒冷时进行,接种前1周左右截段,段木长12~15厘米。大口径原木截段可略短些,小口径原木截段可略长些。截段时要求长短一致,断面平整,并用利刀削去段木身上的毛刺和枝丫突起,以免操作时刺破塑料袋。段木含水量要求38%~45%,以断面中部有1~2厘米裂痕为宜。
12.主持人:那徐老师,您认为椴木栽培灵芝的话,这里面都有哪些关键技术呢?您能给我们讲讲吗?
专家:第一个关键技术是装袋和灭菌。段木按直径大小分别用铁丝捆扎,每捆大小以塑料袋规格而定,一般直径22厘米,袋长35厘米。捆扎后,段木断面要平整、紧实,装入塑料袋后扎紧袋口。整齐的以堆叠式排放在灭菌锅内,常压灭菌100℃保持10~12小时,高压灭菌0.14兆帕保持2.0~2.5小时。
其次是接种。接种方法与代料栽培相同。接种后袋口塞入少许消毒棉用线扎紧,以利透气。接种时要求将菌种铺满段木断面,为加速灵芝菌丝生长,接种量可适量增大,一般每立方米段木用菌种80~100瓶。
第三个呢是堆棒发菌。将接种的段木置于20~25℃,空气湿度65%左右,黑暗或弱光的环境下培养。堆高1米左右,长度随意,堆与堆之间留宽50厘米的作业道,以利通风。培养期间每隔6~7天翻堆1次,使其发菌均匀。段木接种后30~40天,菌丝即可长满木段,成为菌棒。成熟的菌棒段木之间菌丝紧密连接不易掰开,木质部成浅米黄色,表皮指压有弹性,断面有白色结晶兼部分红褐色菌膜,段木重量明显减轻。当菌棒断面出现豆粒状芝蕾时,便可安排室外埋土出芝。
最后一个关键技术是脱袋覆土。菌棒埋土应选择气温15~20℃的晴天或阴天进行,切忌雨天操作。事先在整好的条畦中,挖成深18~20厘米的地沟(芝床),沟底撒少许灭蚁粉,小心开袋取出菌棒,接种面朝上立排于畦床内,排列要平整,行距5~7厘米。排列后即覆河沙(30%细土)2~3厘米厚,间隙用河沙填平。最好再撒适量菜园土,并淋少量水分,保持土壤湿润,覆一层稻草作缓冲层以防喷水式泥土溅在芝盖上,最后盖严塑料薄膜。
13.主持人:徐老师,我听有些农民朋友们反映,在椴木栽培灵芝发菌过程中袋内有时候产生水珠,这是什么原因呢?另外,遇到这种情况的话应该怎么办呢?
专家:随着菌丝生长旺盛,呼吸量加大,菌袋内开始产生水珠,菌材表面就会形成皮状菌膜,会降低产量。因此,当菌丝定植后应加强通风降湿。如在气温较低培养时,可剪去菌袋双角,去水后塞上无菌棉花,造成袋内空气对流而达到去湿的目的,还可采用注射针抽出积水,然后用胶布封死扎破口等措施。加强通风可使段木表面干燥、抑制杂菌生长,促进菌丝向段木内部生长。
14.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呢,我们就不能请教徐老师太多的问题了,徐老师,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怎么确定灵芝的收获时间呢?在收获的时候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项呢?
专家:代料栽培灵芝从菌蕾形成到采收芝需25~30天时间,代料栽培灵芝,一般可采收两潮芝。如果管理得当,1千克干料可产干芝100~120克左右。段木栽培灵芝,自接种到采收芝需约100~120天,可出芝2~3茬,每立方米段木可产灵芝干品20~25千克。
子实体成熟的标准是芝盖边缘白色生长圈消失转为棕褐色,并有大量孢子吸附在芝盖上。子时体成熟后应继续培养7~10天,一方面可使子实体更坚厚,另一方面在此阶段是收集孢子粉的最佳时期,孢子粉的收集一般采用“纸套袋”法。采收时用剪刀齐芝柄基部剪下,然后除去杂物。
代料栽培采芝后应注意做好补水工作,经过2周的发菌管理可继续长出2潮芝;椴木栽培要清理畦面废物,然后在菌木表层铺厚4~5厘米细沙土,不让菌木裸露地表,并铺一层稻草,覆盖时疏通水沟,排尽场地积水,待来年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清除畦面稻草,重新覆盖塑料薄膜。
15.主持人:好的,由于时间关系,本期的《致富早班车》到此就要告一段落了,再次感谢徐老师精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