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河深耕农业领域25载,自2009年在汶上县农广校工作以来,先后任副校长、校长,他用心、用情、用力书写了“播种科技火种,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做农民教育蓝图的擘画者
“在生产实践中育人、在产业链上育人,农业才能兴旺……合作社、示范区建到哪里、农民教育培训就跟到哪里,农业产业园建到哪里、培训班就办到哪里”,沈志河说道。他精心研制农民教育的“汶上方案”,围绕产业链,贯通培训链,强化服务链,形成人才链,开创“四链同构”,实现培训计划、内容、师资、模式、资料、考核、管理、宣传“八统一、八精准”,创建以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为核心的“产教育训用”融合发展培育模式,构建“一社一校”规划布局和“一主多元”的农民教育培训新格局,在产业链上创建农民田间学校、教学实训基地和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23处。道立合作社理事长张道立说:“沈校长每年举办十几期田间课堂,每次来学习的社员、农户都收获满满。”沈志河主动当好参谋助手,积极推动将农民教育培训列入汶上县“为民所办实事”之一,构建“农广校+X”的多部门联合式培训,使人们眼中的“小单位”“软部门”干大事。
做农业技术推广的战斗员
“这种双镇压播种法,将传统的‘旋耕—播种’流程改为‘旋耕—镇压—播种—镇压’的新流程,土壤更加沉实,种子不会悬空,且播深一致,出苗质量好,抗旱、抗寒能力强,齐苗时间缩短3-5天,很好地实现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做到省水、省工,俗话说,‘七分种、三分管’,几个关键环节要注意……”这是2018年沈志河在田间推广小麦前后置“双镇压”宽幅播种技术时的场景。郭仓镇种粮大户房华竖着大拇指说:“沈校长推广的这个技术好,去年我家560亩济麦22全部采用的这个技术,亩产比往年多出了80多斤,多产粮、产好粮,还是得相信科学技术啊!”每年5月和9月中下旬,沈志河都会与其他农技人员一道,给种粮大户们讲解小麦、玉米、大豆的品种特性。品种展示田让大家知道哪些是好品种,种植过程中怎么管理,种粮大户们交口称赞。“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让农民依靠科技致富”始终是沈志河追求的目标。“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农村是我的根,我喜欢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乐于为农民做力所能及的事。”沈志河饱含深情地说道。
做农民有效培训的实践者
“把知识给农民讲明白,让农民学以致用”是沈志河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要求。种粮大户刘敦刚说:“沈老师这个专家不一般,这么热的天,一身汗,拿着麦穗在地里一遍遍地讲,这回我可学会了咋防治赤霉病了。”他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以田埂当板凳、地头当讲台、标本当教材,用群众听得懂的“土话”“家常话”普及新技术、新模式。他聘请“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开创“教师是导演,学员是演员”的参与式、角色式、启发式等有效培训方法。学员王令玉说:“沈校长的培训不一般,做着‘游戏’就学到了本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创新开设“云课堂”,开办线上授课、田间直播、视频录播、手机答疑等培训16期,创新“双屏互动、双频共振”全省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典型案例。沈志河每年开办送教下乡、田间课堂、流动课堂等培训累计达200多期,发放科技明白纸30多万份,科技图书3万多册。他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将科技的火种撒向农村,被农民称为田野里的科技天使、地头上的培训专家。
做农业安全生产的服务员
2020年初春时节,连续阴雨天气,道立合作社的6个甜瓜大棚发生了病害,又恰是疫情防控期间,张道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拨通了沈志河的电话。沈志河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讲解灰霉病防治方法。“一喊就来,我们这片大棚,全靠沈校长指导。”大棚种植户张虎说。沈志河手机里保存了全县843位农户的联系方式,每到种植关键节点,他都会提醒农户们施肥、打药、防治病虫害等。“从你发的视频情况断定,大棚黄瓜叶片是螨虫、蚜虫危害的症状,应在暖和的晴天施药,重点把握几个关键点……”“你的圣女果销售要借助抖音、快手等平台。”沈志河带领县农广校为农户破解各类生产发展难题500多个,在农民眼里,“沈校长就是自己的田保姆、产业发展的主心骨,农广校就是娘家人。”
做高素质农民的引路人
“农广校是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农广校校长是火车头、领头雁。”沈志河笃定地说。在他的带领下,汶上县农广校连续12年承担农民教育培训项目,累计培育各类高素质农民和乡土人才7000多人,培训高素质农民20万人次,高素质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引领者、建设者和贡献者。汶上县沃丰家庭农场主、全国百名优秀学员扶贫先锋郭波波,手持省劳动模范荣誉证书,激动地说:“没有汶上县农广校对我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农广校是我走向成功的阶梯,沈校长就是我的指路人。”
25年来,沈志河12次荣获省级个人奖励,7次荣获市级个人奖励,2019年荣获“全国优秀农民教育培训基层农广校校长”称号,学校多次被授予省、市农广校系统先进集体。面向未来,沈志河说:”我会不忘初心,带领县农广校教师们奋力开启汶上县农民教育培训新征程”。